[发明专利]选区熔化增材制造设备嵌套用微量供粉与成型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57515.2 | 申请日: | 2019-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342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03 |
发明(设计)人: | 汤金钢;赵庄;马绍兴;黄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2F3/105 | 分类号: | B22F3/105;B33Y30/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20 | 代理人: | 张超 |
地址: | 621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选区 熔化 制造 设备 嵌套 微量 成型 装置 方法 | ||
1.选区熔化增材制造设备嵌套用微量供粉与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料工装系统和成型工装系统;所述供料工装系统向成型工装系统供料,所述成型工装系统进行零件增材成型;
所述供料工装系统包括直线模组A(7)、供料缸A(3)、下基板A(1)、柱塞A(2)和固定连接板A(6);所述柱塞A(2)设置于供料缸A(3)内,且柱塞A(2)沿供料缸A(3)轴线运动;所述柱塞A(2)远离供料缸A(3)的一端固定设置于下基板A(1)上;所述直线模组A(7)包括运动部A和固定部A,所述运动部A在固定部A上运动;所述固定部A固定设置于下基板A(1)上,且运动部A通过固定连接板A(6)连接于供料缸A(3);
所述成型工装系统包括收料缸(17)、下基板B(11)、上基板(14)、成型缸A(13)、柱塞B(12)、直线模组B(16)和固定连接板B(15);所述柱塞B(12)设置于成型缸A(13)内,且柱塞B(12)沿成型缸A(13)轴线运动;所述柱塞B(12)远离成型缸A(13)的一端固定设置于下基板B(11)上;所述直线模组B(16)包括运动部B和固定部B,所述运动部B在固定部B上运动;所述固定部B设置于下基板B(11)上,所述运动部B通过固定连接板B(15)连接于上基板(14);所述成型缸A(13)和收料缸(17)固定设置于上基板(14)上;
所述运动部A通过固定连接板A(6)带动供料缸A(3)做上下位移运动,且运动部B通过固定连接板B(15)带动上基板(14)做上下位移位移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区熔化增材制造设备嵌套用微量供粉与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料工装系统包括控制系统A,所述控制系统A包括控制器A(9)、感知传感器A(5)和限位开关A(4);所述控制器A(9)设置于下基板A(1)上,且感知传感器A(5)和限位开关A(4)均设置于供料缸A(3)上,所述控制器A(9)电连接于运动部A、感知传感器A(5)和限位开关A(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选区熔化增材制造设备嵌套用微量供粉与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料工装系统还包括电源管理模块A(8)和电池A(10);所述电源管理模块A(8)和电池A(10)设置于下基板A(1)上并向供料工装系统供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区熔化增材制造设备嵌套用微量供粉与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工装系统包括控制系统B,所述控制系统B包括控制器B(21)、感知传感器B(18)和限位开关B(22);所述控制器B(21)设置于下基板B(11)上,所述感知传感器B(18)和限位开关B(22)均设置于上基板(14)的下顶部;所述控制器B(21)电连接于运动部B、感知传感器B(18)和限位开关B(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选区熔化增材制造设备嵌套用微量供粉与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工装系统还包括电源管理模块B(19)和电池B(20);所述电源管理模块B(19)和电池B(20)设置于下基板B(11)上并向成型工装系统供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区熔化增材制造设备嵌套用微量供粉与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基板A(1)和下基板B(11)均设置与选区熔化增材制造设备的基板安装接口相匹配的通孔,且下基板A(1)和下基板B(11)可以通过所述通孔和螺钉固定安装于选区熔化增材制造设备的基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区熔化增材制造设备嵌套用微量供粉与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缸A(13)与柱塞B(12)之间采用毛毡密封,所述供料缸A(3)与柱塞A(2)之间采用毛毡密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区熔化增材制造设备嵌套用微量供粉与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基板(14)下移到最低位置时,上基板(14)的上顶面低于成型缸A(13)内柱塞B(12)的上端面;所述供料缸A(3)上移到最高位置时,供料缸A(3)的上表面高于供料缸A(3)内柱塞A(2)的上端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5751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