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喇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55532.2 | 申请日: | 2019-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704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徐志翔;陈璟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群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20 | 分类号: | H04R1/20;H04R1/28;H04R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南霆;程爽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喇叭 装置 | ||
一种喇叭装置包含外壳体、导音结构以及单体。导音结构位于外壳体内,并具有抛物面。单体位于外壳体内,并配置以朝向抛物面发声。抛物面具有焦点。单体具有出音面。出音面的中心实质上与焦点重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喇叭装置。
背景技术
以一种传统喇叭装置来说,其采用将单体的出音方向朝向使用者的配置,使得声音直接朝向使用者播放,声音折损率低,但缺点在于音箱设置在单体背后,底部占用的面积较大。
另一种传统喇叭装置的设计是采用将单体直立摆设(即出音方向朝上或朝下)的配置,因此底部面积相对于前一种传统喇叭装置可以缩更小。此种传统喇叭装置的单体不是直接朝向使用者,因此通常需透过导音结构将声音进行导向,进而形成单向性音场或360度的无指向性音场。然而,此种传统喇叭装置所采用的现有导音结构,在将声音转向的过程中会有不小的声音损耗,因此音量会明显变小,且覆盖率越高时,声音会听起来越闷。
因此,如何提出一种可解决上述问题的喇叭装置,是目前业界亟欲投入研发资源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解决前述问题的喇叭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一种喇叭装置包含外壳体、导音结构以及单体。导音结构位于外壳体内,并具有抛物面。单体位于外壳体内,并配置以朝向抛物面发声。抛物面具有焦点。单体具有出音面。出音面的中心实质上与焦点重合。
在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抛物面还具有轴线通过焦点。轴线与通过中心的虚拟切面之间夹锐角。
在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锐角为25度至35度。
在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喇叭装置进一步包含缓冲元件。外壳体包含顶座。缓冲元件设置于顶座与导音结构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喇叭装置进一步包含内壳体。内壳体位于外壳体内,并与导音结构及单体衔接。
在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外壳体包含顶座。导音结构位于内壳体与顶座之间。内壳体具有上开口面向导音结构。单体衔接于上开口的内缘。
在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喇叭装置进一步包含缓冲元件。外壳体包含底座。缓冲元件设置于底座与内壳体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喇叭装置进一步包含被动振膜,与内壳体衔接。被动振膜与单体分别位于内壳体的相反两侧。
在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外壳体包含底座。内壳体位于导音结构与底座之间。内壳体具有下开口面向底座。被动振膜衔接于下开口的内缘。
在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底座还具有底座凹槽。内壳体的下侧对应地具有内壳体凹槽。缓冲元件容置于底座凹槽及内壳体凹槽之间的空间内,且缓冲元件为弹簧。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喇叭装置中,单体为采用直立摆设的配置,因此壳体底部面积相对于传统喇叭装置可以缩更小。另外,本发明所采用的导音结构具有抛物面,且单体配置以朝向抛物面发声。借此,导音结构的抛物面可有效地减少声音被反射的次数,并有效地减少转向后的声音互相碰撞的机率,进而可降低声音损耗。再者,本发明还在喇叭装置的外壳体与导音结构之间及外壳体与衔接有单体的内壳体之间设置有缓冲元件,借此,缓冲元件可有效地吸收单体直接或间接产生的震动,进而将异音降至最低。
以上所述仅用以阐述本发明所欲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及其产生的功效等等,本发明的具体细节将在下文的实施方式及相关图式中详细介绍。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图式的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群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群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555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塑性地层用聚晶金刚石复合片
- 下一篇:一种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