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速状态下微气泡产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53856.2 | 申请日: | 2019-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214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陈颂英;侯正金;孙逊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F5/06 | 分类号: | B01F5/06;B01F3/04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陈桂玲 |
地址: | 250199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速 状态 气泡 产生 装置 | ||
一种低速状态下微气泡产生装置,包括定子、上转子和下转子;定子内形成密闭腔体,定子上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上转子的上部为转轴,下部为筒体;下转子的下部为转轴,上部为筒体;上转子的转轴和下转子的转轴分别安装在定子的上下两端且分别与传动装置连接;上转子的下部筒体和下转子的上部筒体均处于定子的密闭腔体中,两个筒体中一个为外筒体,一个为内筒体,外筒体为开口筒体,内筒体为密闭筒体,外筒体间隙地套装在内筒体外部;上转子的筒体外周和下转子的上部筒体外周上均设有盲孔。水流进入到定子的密闭空化腔中,下转子和上转子以相反的转向转动,通过对水剪切作用产生微气泡,能够高效地产生高密度微气泡,且能耗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低速状态下产生微气泡的装置。
背景技术
微气泡是指直径在50μm以下的微小气泡,微气泡因具表面积大、水体中存在时间长、气液传质率高、界面点位高、能自发产生自由基等优点,现在已经逐步在各个领域进行应用,例如果蔬的清洗、水产养殖、农作物灌溉、健康饮料,医疗等。
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9316990公开的一种旋绕式超微气泡发生装置,包括:第一气液入口,用于向负压腔内输入气体或液体;负压腔,用于形成混合汽水;内流腔,由负压腔侧壁和内流腔管壁构成,其中,在圆形旋流部分对应的负压腔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切线进水孔;气液出口,位于所述负压腔底壁中央,用于喷射混合汽水,从而产生大量微气泡。
目前采用旋转设备产生的微气泡的装置采用旋转绕流,产生的微气泡的密度以及效率相对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微气泡发生装置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在低速状态下能够高效地产生高密度微气泡的低速状态下微气泡产生装置。
本发明的低速状态下微气泡产生装置,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该装置,包括定子、上转子和下转子;定子内形成密闭腔体,定子上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上转子的上部为转轴,下部为筒体;下转子的下部为转轴,上部为筒体;上转子的转轴和下转子的转轴分别安装在定子的上下两端且分别与传动装置连接;上转子的下部筒体和下转子的上部筒体均处于定子的密闭腔体中,两个筒体中一个为外筒体,一个为内筒体,外筒体为开口筒体,内筒体为密闭筒体,外筒体间隙地套装在内筒体外部;上转子的筒体外周和下转子的上部筒体外周上均设有盲孔。
所述定子上还设置有气液进管,该管道中流入腔体内的混合物是空气和水的混合物,通过阀门控制流量,通入到腔体后经过转子的剪切作用,增加产生微气泡的密度及其效率。
所述进水管与出水管在定子上对角设置,以防止短流现象。
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联轴器和电机,联轴器和电机连接,转轴与联轴器连接。电机通过联轴器带动下转子和上转子转动。
所述上转子和下转子以低于2000r/min的转速旋转。
所述上转子和下转子的转向相反。
所述外筒体外周(上端面及外圆面)与定子密闭腔的间隙为4mm~8mm。
所述内筒体与外筒体之间各处间隙均为4mm~8mm。
所述盲孔的直径为30mm,深度为30mm。
所述上转子的最大直径为200mm,所述下转子的最大直径为120mm。
水流进入到定子的密闭空化腔中,同时也可进入气液混合物,下转子和上转子以相反的转向转动,通过对水剪切作用产生微气泡,在气液混合物的作用下,产生的微气泡更为明显,提高了产生微气泡的效率,增加了产生微气泡的数量,实现了在低转速下高效率低低能耗地产生微气泡的目的。
本发明通过双转子旋转剪切作用产生水力空化,在低转速下实现了高效产生微气泡的效果,能够高效地产生高密度微气泡,且能耗低。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538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