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加重的调试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53205.3 | 申请日: | 2019-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364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江风;曾韬;孟令恒;张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G01R31/28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彭程程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重 调试 系统 方法 | ||
一种预加重的调试系统及方法,涉及高速串行数据通信领域,系统包括PCB和FPGA芯片,FPGA芯片的每个发送端口均连接一个发送端射频同轴头,FPGA芯片还包括PRBS码元生成器,用于生成不同类型的PRBS码流从发送端口发出;接收端射频同轴头与各发送端射频同轴头分别通过同轴线缆连接,还连接接收端口;PRBS码元校验器校验接收端口收到的PRBS码流并计算误码率;预加重管理模块每次生成一组预加重配置参数并传送给发送端口,启动PRBS码元生成器;还用于将每次误码率与上次误码率比较,保存相同和较小的误码率及对应的预加重配置参数。本发明无需外部测试仪器,自动测试出最佳的发送端预加重参数,不增加冗余线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速串行数据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加重的调试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高速数据通信系统中,通常采用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作为高速数据处理单元,而FPGA的收发器是高速数据接收与发送的接口单元。随着信号速率的增加,高速信号的趋肤效应和传输线的介质损耗,使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受损很大,为了在接收终端能得到比较好的波形,就需要对受损的信号进行补偿。
常用于发送端的补偿技术有预加重技术。通过调试好FPGA收发器发送端预加重参数,来改善补偿高速信号在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线路板)板上走线的损耗,以此提高高速数据通信系统的性能。常用调试FPGA收发器发送端预加重的方法是采用示波器观测发送端信号的眼图,通过信号眼图的质量来选取最优发送端预加重配置参数。这种方法使用起来需要测试人员手动多频次反复测试,并且测试人员主观判断眼图好坏的方法,无法准确区分不同端预加重参数对发送端电路性能的改善差别。
另一种常用方法是采用网络分析仪测试发送端链路在PCB上的走线性能,测得发送端信号链路S参数,通过S参数建模测算出发送端最优预加重配置参数。这种方法使用时存在缺点,需要在PCB设计时做一段与FPGA发送端信号链路相同的测试线,使用网络分析仪时测试的是预先设计的这段测试线,这样在PCB上存在冗余的线路,增大了PCB的面积,并且如果有多路发送端,则因走线不同,共同参考一个S参数并不准确。
同时,以上两种常用方法都需要使用外部测试仪器来协助分析,增加了测试成本和复杂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加重的调试系统及方法,无需外部测试仪器,自动测试出最佳的发送端预加重参数,提高测试效率,不增加冗余线路。
为达到以上目的,一方面,采取一种预加重的调试系统,包括印刷线路板PCB和设置在其上的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芯片,所述FPGA芯片包括多个发送端口和一个接收端口,每个发送端口均连接一个发送端射频同轴头,所述FPGA芯片还包括:
PRBS码元生成器,其用于生成不同类型的PRBS码流从所述发送端口发出;
接收端射频同轴头,其与各发送端射频同轴头分别通过同轴线缆连接,还连接所述接收端口;
PRBS码元校验器,其用于校验接收端口收到的PRBS码流,并计算误码率;
预加重管理模块,其用于每次生成一组预加重配置参数并传送给至少一个发送端口,启动PRBS码元生成器;还用于将每次PRBS码元校验器的误码率与上一次误码率比较,保存相同和较小的误码率以及对应的预加重配置参数。
优选的,所述预加重配置参数包括多种参数类型,每一种参数类型又包括多个参数值。
优选的,所述预加重管理模块生成预加重配置参数包括:每次只配置一种参数类型,其余参数类型的配置值保持不变,并且每次使用一个参数值对该种参数类型进行配置,得到一组预加重配置参数;当一种参数类型包括的所有参数值都配置完成后,再按照同样的方式,增加一种参数类型进行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532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