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和组合式电子产品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51298.6 | 申请日: | 2019-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444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丁毅;李攀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卓力能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3/00 | 分类号: | B01J13/00;H02J50/10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彭家恩;彭愿洁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溶胶 发生 装置 组合式 电子产品 | ||
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包括电源部件、雾化部件、吸嘴部位、设置于电源支撑部位的电源输出单元和设置于雾化部件内且与电源输出单元无线感应通电连接的执行单元。电源输出单元用于为执行单元提供工作电压,其包括电池包、发射线圈和第一电路板,电池包通过第一电路板与发射线圈电连接,第一电路板用于对来自电池包的电池电压进行调节并发送至发射线圈,发射线圈用于将接收到的电压转换为变化的磁场并输出;执行单元包括相互电连接的接收线圈和功能模块,接收线圈用于将接收到的来自发射线圈的变化的磁场转换为电能并将电能传递给功能模块。由于电源输出单元和执行单元无线感应通电连接,使得电源输出单元能够通过无线感应的方式为执行单元提供工作电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和组合式电子产品,特别涉及气溶胶发生装置和组合式电子产品的通电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应运而生,并且逐步替代传统产品的趋势。但不可否认,电子产品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因电池等储能部件作为供电装置的不稳定性,而存在一定的爆炸风险,继而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为此,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被设计成储能部件和功能模块可分离的组合式电子产品,目前,组合式电子产品的电连接方式主要包括:
1、储能部件与功能模块通过导电顶针,或者接触导电垫片进行连接,在组合式电子产品中,当功能模块与储能部件连接时,有可能会由于储能部件和/或功能模块电极表面存在导电异物而使功能模块开启时出现短路,从而损坏产品,或者影响产品的外观;
2、在储能部件输出端与功能模块输入端之间通过一条单独的连接线进行连接,或者将功能模块与储能部件之间连接成一体,将电源输出装置与执行单元进行连接后控制通电,此连接方式由于需要配线会使组合式电子产品携带不方便,同时由于配线较容易损坏,当配线损坏后会使产品无法工作,影响产品的用户体验,同时,连成一体后会使产品的结构工艺、可行性和电路接线变的比较复杂。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和组合式电子产品,使得电子产品的电源输出单元能够通过无线感应通电连接的方式为执行单元提供电能。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其包括电源部件、雾化部件和吸嘴部位,还包括:
电源输出单元,其设置于电源部件内,用于为执行单元提供工作电压,该电源输出单元包括电池包、发射线圈和第一电路板,电池包通过第一电路板与发射线圈电连接,电池包用存储电能,第一电路板用于对接收到的来自电池包的电压进行调节,发射线圈用于将接收到的经过第一电路板调节的电压转换为变化的磁场并输出;
执行单元,其设置于雾化部件内且与电源输出单元无线感应通电连接,执行单元包括相互电连接的接收线圈和功能模块,接收线圈用于将接收到的来自发射线圈的变化的磁场转换为电能并将电能传递给功能模块,功能模块包括加热模块,加热模块用于在通电后加热雾化内置于雾化部件的可产生气溶胶的基材。
电源部件靠近于雾化部件的一端设有第一磁部,雾化部件对应设有与第一磁部相互磁性吸附以使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位置固定的第二磁部。第一磁部至少包括两分离设置且磁极相反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第二磁部至少包括两分离设置且磁极相反的第三磁铁和第四磁铁;第三磁铁设置于与第一磁铁相对应的位置且与第一磁铁磁极相反;第四磁铁设置于与第二磁铁相对应的位置且与第二磁铁磁极相反。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组合式电子产品,其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电源输出单元和执行单元,其中电源输出单元与执行单元无线感应通电连接;
电源输出单元,其用于为执行单元提供工作电压,电源输出单元包括电能供应部件、发射线圈和第一控制器,电能供应部件通过第一控制器与发射线圈电连接,电能供应部件用存储电能,第一控制器用于对接收到的来自电能供应部件的电压进行调节,发射线圈用于将接收到的经过第一控制器调节的电压转换为变化的磁场并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卓力能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卓力能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512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密性测试工装
- 下一篇:光学防伪元件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