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铸坯宽度方向加热均匀性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50483.3 | 申请日: | 2019-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719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雷凯;汤化胜;陈建磊;贾崇雪;夏继年;李相前;贾跃文;王南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1/00 | 分类号: | C21D11/00;C21D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8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板坯 加热炉 加热均匀性 无间隙 装钢机 铸坯 板坯宽度方向 步进式加热炉 板坯边部 板坯加热 布置位置 加热过程 间距信息 通用性强 问题效果 不均匀 边部 产线 紧靠 炉内 内热 逐块 装入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铸坯宽度方向加热均匀性的方法,在加热炉的装钢机程序中设置板坯与板坯之间距离定位“0”mm距离;第一块板坯进入加热炉后按程序进入预定的位置,装钢机对第一块板坯的布置位置进行定位;第二块板坯紧跟其后,根据上一块板坯的位置信息,按照预先设定的“0”mm间距信息,与上一块板坯无间隙紧靠在一起;后续板坯按照此方式逐块装入加热炉,整个炉内布置的板坯边部与边部无间隙相连。本发明适用于国内热轧轧产线任何步进式加热炉环境下的板坯加热,解决加热过程中板坯宽度方向上温度不均匀的问题,通用性强,操作方式简单、解决问题效果明显,成本低,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连轧铸坯加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铸坯宽度方向加热均匀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热连轧板带生产中,都采用步进式加热炉加热连铸坯;板坯在加热炉内布置方式都采用间隙装钢的方式,即板坯与板坯之间会间隔10~20mm左右的空隙。这样的装钢方式有利于加快加热温度的传递,但遇到加热炉加热能力不高或加热时间不充足的情况下,由于板坯的边部是三维传热,其加热速度会大于板坯中间的加热速度,从而造成板坯两个边部温度较中间温度高,加热温差严重者可达到20℃以上。这样宽度方向上的温差会在后期轧制过程中造成最终的成品板形异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铸坯宽度方向加热均匀性的方法,在现有加热炉供热方式不变的情况下,提供一种无间隙的装钢方式减少板坯宽度方向上边部与中心的加热温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高铸坯宽度方向加热均匀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加热炉的装钢机程序中设置板坯与板坯之间距离定位“0”mm距离;
2)第一块板坯进入加热炉后按程序进入预定的位置,装钢机对第一块板坯的布置位置进行定位;
3)第二块板坯紧跟其后,根据上一块板坯的位置信息,按照预先设定的“0”mm间距信息,与上一块板坯无间隙紧靠在一起;
4)后续板坯按照此方式逐块装入加热炉,整个炉内布置的板坯边部与边部无间隙相连。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适用于国内热轧轧产线任何步进式加热炉环境下的板坯加热,解决加热过程中板坯宽度方向上温度不均匀的问题,通用性强,操作方式简单、解决问题效果明显,成本低,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使用本发明方法加热效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述,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凡是不背离本发明构思的改变或等同替代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提高铸坯宽度方向加热均匀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连铸坯在加热炉入口辊道上等待,预先在装钢机程序中设定板坯与板坯之间的装钢布置距离为“0”;
2)第一块板坯进入加热炉后按程序进入预定的位置,装钢机对第一块板坯的布置位置进行定位;
3)第二块板坯紧跟其后,根据上一块板坯的位置信息,按照预先设定的“0”mm间距信息,与上一块板坯无间隙紧靠在一起无间隙布置;
4)后续板坯按照此方式逐块装入加热炉,整个炉内布置的板坯边部与边部无间隙相连。
如图1所示,采用无间隙装钢后,所有板坯在炉内呈现无间隙、边部与边部紧密贴合的状态,整个加热炉内布置的若干板坯如同一块“完整”的板坯在炉内加热,由此煤气加热炉的烧嘴供热仅在板坯的上、下表面进行热交换,较常规的间隙装钢布置方式,缺少了热量从板坯边部厚度方向上传导的途径,整个宽度方向上都是二维传热,在加热能力不足或加热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可以实现边部和中间温度相对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504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装夹机构以及退火装置
- 下一篇:从低品位次生硫化铜矿高效回收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