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和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48840.2 | 申请日: | 2019-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234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小山裕;横山友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4/131 | 分类号: | H01M4/131;H01M4/133;H01M4/134;H01M4/136;H01M10/0587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刘航;王潇悦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电 二次 电池 制造 方法 | ||
本公开提供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备电极组和电解液。电极组包含正极、负极和隔板,正极包含正极集电体和正极合剂层,负极包含负极集电体和负极合剂层。电极组包含纤维素纳米纤维。正极集电体与正极合剂层之间的剥离强度以及负极集电体与负极合剂层之间的剥离强度中的至少一者,小于隔板与正极合剂层之间的剥离强度以及隔板与负极合剂层之间的剥离强度这两者。正极集电体与正极合剂层之间的剥离强度以及负极集电体与负极合剂层之间的剥离强度之中,较大的一者的值为较小的一者的值的1.5倍以上。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和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17-130451号公报中记载了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通过使用纤维素纳米纤维作为电极合剂的粘合剂,能够使电极活性物质的粒子之间牢固地密合,并且能够使电极活性物质与集电体牢固地密合。
发明内容
日本特开2017-130451号公报公开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如图2所示,钉子6沿着黑色箭头的方向刺入,在刺穿电极(正极1和负极2)和隔板3时,主要在电极与隔板3之间发生剥离(图2中,主要在负极2与隔板3之间发生剥离)。该情况下,如图2所示,正极1(正极集电体11)和负极2(负极集电体21)这两者都与钉子6接触的可能性高,因此预想由此会发生短路电流(白箭头),导致发热。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钉刺时的短路电流的发生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以下,对本公开的技术构成和作用效果进行说明。但本公开的作用机制包括推定。不应根据作用机制的正确与否来限定权利要求的范围。
〔1〕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备电极组和电解液。
电极组包含正极、负极和隔板,正极包含正极集电体和设置于正极集电体表面的正极合剂层,负极包含负极集电体和负极合剂层,隔板介于正极与负极之间。
电极组包含纤维素纳米纤维。
正极集电体与正极合剂层之间的剥离强度以及负极集电体与负极合剂层之间的剥离强度中的任一者,比隔板与正极合剂层之间的剥离强度以及隔板与负极合剂层之间的剥离强度这两者都小。
正极集电体与正极合剂层之间的剥离强度以及负极集电体与负极合剂层之间的剥离强度中,较大的值为较小的值的1.5倍以上。
图1是用于说明本公开的作用机制的电极组的截面概念图。再者,图1是电极组5的一部分的厚度方向的截面的概念图,示出钉子6沿着黑箭头的方向刺入本公开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以下有时简称为“电池”),刺穿电极(正极1和负极2)和隔板3的状态。
参照图1,上述〔1〕记载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通过纤维素纳米纤维4与多孔质的电极合剂层(正极合剂层12、负极合剂层22)以及隔板3的细孔的内壁结合,电极合剂层与隔板3之间(正极合剂层12与隔板3之间以及负极合剂层22与隔板3之间)的接合强度提高。再者,图1是概念图,图1中描绘的纤维素纳米纤维4,示意性地表示由比其尺寸短的多个纤维素纳米纤维彼此连接而成的状态。因此,图1中描绘的纤维素纳米纤维4的尺寸与实际的纤维素纳米纤维的纤维直径和纤维长度没有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488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