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绝缘子老化程度的综合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47018.4 | 申请日: | 2019-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816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马御棠;张广全;张血琴;马仪;周仿荣;彭兆裕;颜冰;刘冲;潘浩;黄然;刘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17/00 | 分类号: | G01N17/00;G01R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地址: | 650217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绝缘子 老化 综合检测 剩余寿命 输电线路 红外光谱分析 表面电荷 技术支撑 谱图分析 高光谱 归一化 密度法 热刺激 申请 运维 测量 测试 预测 优化 分析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复合绝缘子老化程度的综合检测方法。通过获得红外光谱分析法、热刺激电流TSC分析法、高光谱谱图分析法和表面电荷密度法的测量结果,利用BP神经网络算法优化不同测试方法获得测试结果的权值;获得复合绝缘子的综合老化程度;通过归一化方法获得复合绝缘子老化的剩余寿命。本申请通过综合多种方法获得复合绝缘子的老化程度,实现了对复合绝缘子老化程度的综合检测,能够更加精准测量复合绝缘子的老化程度,并且预测复合绝缘子的剩余寿命,为输电线路的运维人员及时更换老化程度严重的复合绝缘子提供更加精准的技术支撑,保障输电线路的安全可靠运行。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高电压复合绝缘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绝缘子老化程度的综合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复合绝缘子因具有机械强度高,污闪电压高、重量轻、运行维护简单等优点,广泛应用在电力系统输电线路绝缘上。然而,由于受到输电线路周围环境的影响,包括紫外线、温湿度、污秽度和电晕等等,复合绝缘子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复合绝缘子的老化主要表现在伞裙切片脆硬、粉化和破损,甚至出现芯棒断裂,这些现象的出现会严重影响复合绝缘子的正常运行,进而影响了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因此,对于运行维护部门来说,需要对复合绝缘子的老化状态进行检测,确定何时对复合绝缘子进行更换。
现有技术中,对复合绝缘子的老化检测方法包括:外观观察,憎水性测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核磁共振等。上述多种方法研究了复合绝缘子老化后外观、憎水性以及材料物化性能的变化规律,实现了对复合绝缘子材料老化程度的评估。
实际上,复合绝缘子的老化状态并不只是代表硅橡胶材料的现有老化程度,更大程度上反映了其抗老化能力,即对老化程度后期可持续挂网运行的能力进行预判。但是,现有技术采用的复合绝缘子老化检测方法,难以实现复合绝缘子的剩余寿命判断,无法判断其是否适合继续长时间挂网运行。当大量抗老化能力遭到严重破坏的复合绝缘子长时间继续挂网运行时,复合绝缘子会在电场、污秽、水分、紫外线、局部放电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加快老化,这些无法预判的现象可能会对输电线路的安全可靠运行造成巨大的威胁。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复合绝缘子老化程度的综合检测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采用的复合绝缘子老化检测方法,难以实现复合绝缘子的剩余寿命判断,无法判断其是否适合继续长时间挂网运行的技术问题。
一种复合绝缘子老化程度的综合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获取复合绝缘子伞裙切片,制成圆形薄片试样;
步骤S200:利用无水乙醇进行擦拭,获得洁净的复合绝缘子伞裙切片试样;
步骤S300:对伞裙切片试样分别利用红外线光谱分析法、热刺激电流TSC分析法、高光谱谱图分析法和表面电荷密度分析法进行检测,获得测试结果,上述四种方法得到的测量结果为反映老化程度的0到1的标量,分别用a1、a2、a3、a4表示;
步骤S400:利用BP神经网络算法优化步骤S300中四种测试方法得到的测试结果a1、a2、a3、a4所对应的权值,得到优化的权值分别用b1、b2、b3、b4表示,并根据公式L=a1b1+a2b2+a3b3+a4b4计算复合绝缘子的老化程度,L表示复合绝缘子综合老化程度结果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470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测试用金属腐蚀加速实验装置
- 下一篇:汽车零部件涂装后的淋雨试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