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柔韧性的易成膜水性漆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46034.1 | 申请日: | 2019-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713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吴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名士达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75/04 | 分类号: | C09D175/04;C09D163/00;C09D183/04;C09D183/12;C09D7/20;C09D7/6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市慈湖***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性漆 成膜 树脂 高柔韧性 流平剂 消泡剂 环氧树脂 单组分水性聚氨酯 丙烯酸双环 漆膜柔韧性 有机硅树脂 常规水性 成膜材料 成膜助剂 复合改性 涂膜硬度 基氧乙 聚氨酯 增稠剂 助溶剂 基酯 溶剂 涂膜 戊烯 光滑 颜料 涂料 平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柔韧性的易成膜水性漆,由以下组成部分制成:颜料、溶剂、树脂、助溶剂、消泡剂、流平剂和增稠剂。该高柔韧性的易成膜水性漆,将单组分水性聚氨酯作为水性漆中的树脂成膜材料,使得该水性漆成膜的漆膜柔韧性更好,同时在水性漆中加入活性成膜助剂丙烯酸双环戊烯基氧乙基酯(DFOA),降低成膜温度,增加涂膜硬度、抗粘度和亮度,使得水性漆更容易成膜,并且还在该水性漆的树脂中加入其他的树脂对该水性漆进行复合改性,加入环氧树脂和有机硅树脂改变常规水性聚氨酯一些成膜光泽低、成膜时间长等问题,并且加入了消泡剂,可以抑制泡沫的产生,加入了流平剂,可以降低涂料表面张力,使得涂膜平整、光滑且均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性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柔韧性的易成膜水性漆。
背景技术
水性漆是一种以水代替传统的有机化合物作为溶剂的涂料,用水作为溶剂,既节约了大量的有机资源,同时更加的环保安全,也减小了在用漆料施工时的火灾发生率,并且水性涂料在进行施工时,需要被施工的原材料表面不需干燥,在原料潮湿的表面也可以进行覆盖施工,水性漆的涂层附着力较强,可以适应不同的原料材质。
水性漆的涂装工具可以用清水进行清洗,不用使用清洗溶剂,减小资源损耗,同时也减少了对操作人员的危害,现在的水性漆也在不断的发展中,渐渐的开始取代油漆在消费者心中的位置,但是现在的水性漆成膜都是通过水性漆中的水挥发,内部聚合物浓缩聚结而成,水分自然挥发较慢,水性漆不易成膜,且水性漆中的树脂原理影响着水性漆的柔韧性,有的水性漆成膜之后的漆膜柔韧性不好,没有良好的附着力,容易脱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柔韧性的易成膜水性漆,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在的水性漆成膜都是通过水性漆中的水挥发,内部聚合物浓缩聚结而成,水分自然挥发较慢,水性漆不易成膜,且水性漆中的树脂原理影响着水性漆的柔韧性,有的水性漆成膜之后的漆膜柔韧性不好,没有良好的附着力,容易脱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柔韧性的易成膜水性漆,由以下组成部分制成:颜料、溶剂、树脂、助溶剂、消泡剂、流平剂和增稠剂。
优选的,所述溶剂的成分为清水。
优选的,所述树脂的组成为单组分水性聚氨酯,并且树脂取60-70份。
优选的,所述增稠剂采用羟乙基纤维素、甲基羟乙基纤维素、乙基羟乙基纤维素和甲基羟丙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且增稠剂优选羟乙基纤维素,并且增稠剂取6-8份。
优选的,所述助溶剂即成膜助剂,具体为活性成膜助剂丙烯酸双环戊烯基氧乙基酯(DFOA),用量为树脂固体质量的3~10%,并且助溶剂取5-15份。
优选的,所述消泡剂为有机硅类消泡剂,具体为聚二甲基硅氧烷和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并且消泡剂取3-4份。
优选的,所述单组分水性聚氨酯中添加了对单组分水性聚氨酯进行复合改性的环氧树脂和有机硅树脂,并且环氧树脂取3-5份,有机硅树脂取3-5份。
优选的,所述环氧树脂的配方为双酚A、二环甘油醚、二乙胺制得的阳离子型环氧树脂,然后与聚氧化乙烯、双酚A共聚得到POP改性的含游离羟基的阳离子型环氧树脂,有机硅树脂具体指聚硅氧烷甲基丙烯酸酯。
优选的,所述流平剂取1-3份,增稠剂取6-8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高柔韧性的易成膜水性漆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步骤一:首先将3份环氧树脂、3份有机硅树脂和60份树脂在20度的温度下,放在搅拌罐内进行充分搅拌,使得三者成为一种成分均匀的复合改性树脂溶液;
步骤二:将颜料在35度的温度下用研磨机磨细至25微米以下,并取步骤一中的树脂溶液60份,在其中加入200份清水、80份颜料,放入分散罐内进行分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名士达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名士达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460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