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剩余污泥低温干化装置及其运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45246.8 | 申请日: | 2019-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286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洪晨;邢奕;王志强;李益飞;冯丽慧;胡家硕;司艳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盛世蔚蓝(山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3 | 分类号: | C02F11/1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剩余 污泥 低温 化装 及其 运行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剩余污泥低温干化装置及其运行方法。包括干化室,内部设置有一至多级多孔污泥干化传输带,其末端设置有锁气出料器,末级污泥干化传输带末端的锁气出料器出口端连接有出料口。干化室顶部设置进料器和负压集气器,底部设置集尘斗。干化室下部位于污泥干化传输带下方设有低温热源布气装置。低温热空气从低温热源布气装置进入干化室,在负压集气器抽力作用下从下往上穿过污泥干化传输带上的孔隙对污泥层进行干燥脱水。本发明具有防止热量散失、强化扰流提高干燥效率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剩余污泥低温干化装置及其运行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剩余污泥深度脱水的设备及工艺方法,属于环保技术领域的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处理子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和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污水的产生量在不断增长,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的数量也随之增加,污水处理后的副产物——剩余污泥的产生量也越来越大。截止2017年,我国剩余污泥年产量已超过4000万吨,而无害化处理率不足10%。如何妥善处理处置这些源源不断产生、数量日益庞大的污泥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内大部分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剩余污泥,其含水率一般在80%以上。污泥脱水是其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步骤。而污泥难以深度脱水的特点,已成为限制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瓶颈问题。
目前,污泥脱水干化的主要工艺有太阳能干燥、热干化、调理-压滤脱水等。其中太阳能干燥工艺利用太阳能的热效应,可将污泥含水率降至10%以下,达到深度干化的目的,但是由于其占地面积大、处理周期长、受天气变化影响大,较难广泛应用。热干化技术是通过直接加热或间接加热的方式将污泥中水分蒸发去除,污泥含水率可降至40%以下,而进一步降低含水率则所需将能耗大幅上升;调理-压滤脱水技术是剩余污泥经过调理剂改性处理,提高污泥脱水性能,再经过压滤机压榨脱水,污泥含水率可降至60%。以上工艺能够快速脱除污泥中的水分,但是脱水程度有限,较难实现污泥的深度干化(含水率≤20%)。
因此,进一步降低热干化或机械脱水工艺产生的半干污泥的含水率,快速高效的实现剩余污泥的深度干化,是目前的发展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剩余污泥低温干化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剩余污泥低温干化装置,包括干化室和设置在干化室内部的污泥干化传输带以及设置在干化室底部的集尘斗;所述干化室顶部还设置有进料器和若干负压集气器,所述进料器设置在所述干化室顶部一端,位于所述污泥干化传输带的起始端上方,且所述进料器下方设置有分散布料器;所述污泥干化传输带的末端设置有锁气出料器,其出口端连接有出料口;所述污泥干化传输带为多孔履带,包括若干相连的多孔输送带片;所述污泥干化传输带下方位于所述干化室下部设置有低温热源布气装置;所述进料器呈灯笼状,其内部垂直设置两组旋转进料叶轮组,每组旋转进料叶轮组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旋转进料叶轮,且所述旋转进料叶轮组中间形成垂直进料通道。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污泥干化传输带自上往下设置有若干级,且相邻上下两级污泥干化传输带上表面的移动方向相反;所述下一级污泥干化传输带的起始端设在上一级污泥干化传输带的末端外侧,且上一级污泥干化传输带的末端设置有锁气出料器连接在下一级污泥干化传输带的起始端之间,所述锁气出料器下方出口与其下方的污泥干化传输带之间设置有分散布料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污泥干化传输带上方侧面均匀设置有若干侧扰流风扇,所述侧扰流风扇设置在所述干化室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污泥干化传输带上方靠近起始端一侧设有前扰流风扇。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污泥干化传输带内设置有脉冲气流清洁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污泥干化传输带起始端一侧靠近干化室布置,且设置有气流阻隔挡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盛世蔚蓝(山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科技大学;盛世蔚蓝(山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452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