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信令管理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41724.8 | 申请日: | 2019-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619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万辛;李鹏;高圣翔;黄远;刘发强;鲍尚策;张建军;王文重;孙茹钦;高正含;刘彬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珠海高凌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M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俞梁清 |
地址: | 10002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信令信息 核心管理模块 信令管理系统 拆线 查询模块 割接 信令 数据库查询 查询结果 电话管理 故障排除 管理模块 管理能力 统一管理 有效减少 电信网 故障点 运营商 话务 配置 分发 数据库 存储 采集 发送 中断 通信 军队 管理 | ||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一种信令管理系统及方法,用于实现:包括核心管理模块,用于信令的接收和分发、通信的建立和中断以及其他模块的管理;查询模块,用于接入数据库查询信令信息,并将查询结果发送给核心管理模块;数据库,用于存储采集的信令信息;管理模块,用于根据查询模块发送的信令信息,对信令的发起者和接收者发出拆线请求,并执行拆线操作。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能够有效减少运营商割接和配置任务,降低统一管理和故障排除难度,同时具备全量话务精准管理能力。在一些特殊应用场合,具有成本低,故障点少,稳定可靠等优点,是军队等特殊场合电信网IMS化后有害电话管理非常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不存在线路割接或配置iFC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信令管理系统及方法,属于通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IP多媒体子网(下文简称IMS)作为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已经在我国三家电信运营商得到推广应用。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都完成本地IMS网络部署,并逐步开放跨省的IMS域间话务的疏通。2019年中国移动将持续推动VoLTE业务,截止2018年11月,年内服务VoLTE客户已超过3.6亿。目前中国移动省际长途话务的30%左右已通过IMS网络疏通,不再经过传统的软交换长途节点。
通常需要管理的号码可包含诈骗电话主叫号码,高频骚扰主叫号码,高危被叫号码等。
如何对这部分号码进行管理,防止这些号码对VOLTE用户进行各种有害活动,目前各厂商提出的方案主要有信令串接和号码管理AS两种模式:
1.信令串接模式
IMS信令处理平台串接该局点所有信令线路,将进入设备的信令解析出主被叫号码,然后查询号码库,对号码匹配到号码库的通话进行管理。对于主被叫不在号码库里的话务,信令处理平台透明传送该话务信令流。
2.AS管理模式
在IMS核心网业务层部署号码管理AS网元,通过在HSS,DNS配置域名信息和触发条件,将符合条件的话务(如诈骗重灾区来话)触发到该AS,AS查询号码库,对主被叫在数据库内的号码进行相应管理,其他话务不做处理。
然而目前的技术方案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信令串接方案需要割接IMS网元之间线路,将设备串接到网元之间,其主要缺点是增加了线路故障点。
2.AS方案需要依赖S-CSCF过滤出特定话务(如省际来话,不包含本地通话)触发到管理AS,但目前触发条件即iFC触发规则无法灵活地将需要防护的话务触发到AS。如果将全量话务触发到防范AS,需要配置与VOLTE AS同等规模的防范AS资源,投入过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令管理系统及方法,包括核心管理模块,用于信令的接收和分发、通信的建立和中断以及其他模块的管理;查询模块,用于接入数据库查询信令信息,其中信令信息包括发起者和接收者,并将查询结果发送给核心管理模块;数据库,用于存储采集的信令信息;管理模块,用于根据查询模块发送的信令信息,对信令的发起者和接收者发出拆线请求,并执行拆线操作。
本发明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方面是:一种信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核心管理模块,用于信令的接收和分发、通信的建立和中断以及其他模块的管理;查询模块,用于接入数据库查询信令信息,其中信令信息包括发起者和接收者,并将查询结果发送给核心管理模块;数据库,用于存储采集的信令信息;管理模块,用于根据查询模块发送的信令信息,对信令的发起者和接收者发出拆线请求,并执行拆线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核心管理模块还包括:信令分发单元,用于对信令进行接收和分发;管理单元,用于管理其他模块,包括模块的调用和绕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珠海高凌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珠海高凌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417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授权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离线流量包解析的仿冒网站识别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