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梁加固模板及其实现的挤压加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41664.X | 申请日: | 2019-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264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阴雨夫;李若冰;朱广祥;陈建华;石开明;张德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G13/04 |
代理公司: | 深圳汇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87 | 代理人: | 迟芳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板 底板 活动板 拉条 侧板 竖直设置 混凝土 挤压 板厚方向 侧板固定 混凝土梁 活动板沿 一端设置 铰接 梁体 外壁 泄孔 终凝 工作量 穿过 加工 | ||
1.一种梁加固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活动板、固定板、拉条和两个侧板,所述活动板、固定板和两个侧板均设置在底板上,所述底板的两侧各竖直设置有一个侧板,固定板竖直设置在底板的一端处,固定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侧板固定连接,活动板铰接在底板上,拉条设置在活动板和固定板之间,拉条的一端设置在活动板上,拉条的另一端穿过固定板设置在固定板的外壁上,活动板沿其板厚方向加工有泄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梁加固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条为钢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梁加固模板,其特征在于:拉条的个数为多个,多个拉条并列设置在活动板和固定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梁加固模板,其特征在于:活动板外设置有挡片,活动板沿其板厚方向加工有配合拉条的通孔,拉条的一端穿过通孔与挡片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梁加固模板,其特征在于:固定板沿其板厚方向加工有连接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梁加固模板,其特征在于:当连接孔为螺纹孔时,拉条上加工有配合螺纹孔的外螺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梁加固模板,其特征在于:当连接孔为通孔时,通过张紧装置与拉条处于固定板外的一端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梁加固模板,其特征在于:当连接孔为通孔且个数为多个时,每个连接孔内对应设置有一个拉条,多个拉条配合设置有抓框,抓框包括弧形框、连接杆和多个支脚,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弧形框的两端固定连接,多个支脚并列设置在连接杆上,每个支脚对应设置有一个拉条,每个支脚包括支杆和盖体,所述支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杆上,所述支杆的另一端铰接有盖体,盖体内加工有内螺纹,每个拉条处于固定板外的一端设置在其对应的盖体内,每个拉条与其对应的盖体螺纹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梁加固模板,其特征在于:泄孔的孔径为500mm。
10.一种利用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梁加固模板实现的挤压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加固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计算并确定梁加固模板的尺寸:根据原有梁的尺寸以及加固尺寸要求选择对应尺寸的梁加固模板,确定加固要求中原有梁的长度与梁加固模板的长度相配合设置,固定板的高度比原有梁的加固高度大30~80mm,固定板的宽度与原有梁的加固宽度相等,活动板的高度比固定板的高度大5~10mm,活动板的宽度与固定板的宽度相等;每个侧板的尺寸与固定板的尺寸相同;底板的尺寸取决于原有梁的尺寸、固定板的厚度、活动板的厚度和侧板的厚度;
制造梁加固模板:在原料板上根据确定的梁加固模板的尺寸依次剪裁出对应的底板、活动板、固定板和两个侧板;在活动板和固定板之间安装拉条;
安装梁加固模板:将脚手架设置在原有梁的正下方,在脚手架上将底板、活动板、固定板和两个侧板相连接组成梁加固模板,调大脚手架的高度使梁加固模板逐渐靠近原有梁直至原有梁的的底部插入梁加固模板内,插入深度为至少50mm,同时使固定板的内侧壁和每个侧板的内侧壁分别原有梁的外壁相贴紧,定位脚手架的支撑高度;
调节混凝土灌入角度:调节活动板,使其与底板之间的夹角处于120°~135°之间时,从活动板与底板之间形成的张口处往底板、活动板、固定板和两个侧板围合的区域内浇注混凝土,当浇注混凝土量达到活动板的顶端时,停止浇筑混凝土,进行振捣操作;
挤压混凝土:在振捣操作后的3~10min内,将张紧装置与在固定板外的拉条端部相连接,启动张紧装置使其对拉条施加0.5~1.5KN的拉力,拉条在张紧装置的牵引下带动活动板朝向固定板转动,活动板转动过程中实时挤压混凝土浆液,使多余混凝土从泄孔中泄出,直至活动板的两侧同时贴靠在两个侧板上,即可停止拉条的运动,完成挤压多余混凝土的操作过程;再泄孔处将多余混凝土收集后投入二次浇筑混凝土使用;
经过7~10天后,待混凝土终凝后,拆分梁加固模板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未经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4166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