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Atkinson发动机活塞燃烧室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38791.4 | 申请日: | 2019-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638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程党明;刘勇;郑跃伟;马超;范艺翀;叶权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23/08 | 分类号: | F02B23/08;F02F3/26 |
代理公司: | 南昌青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23 | 代理人: | 张以标 |
地址: | 330001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烧室 活塞 缸体 上端 缸盖 发动机活塞 发动机 进气门 排气门 火花塞 活塞技术领域 方形凹坑 缸体开口 高压缩比 进气滚流 扩散火焰 腔体结构 燃烧室腔 削弱 高负荷 活塞顶 内腔壁 运行时 排气 外壁 点火 开口 体内 燃烧 配合 | ||
本发明涉及活塞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Atkinson发动机活塞燃烧室。包括活塞、进气门、排气门、缸体以及缸盖,所述缸体为上端设置有开口的腔体结构,所述缸体开口处设置有缸盖,所述活塞设置在缸体的腔体内且外壁与缸体的内腔壁相配合;所述活塞上端设置有燃烧室,所述燃烧室上端设置有两个进气门、两个排气门以及燃烧室腔内的火花塞。当Atkinson发动机在高速高负荷下运行时,活塞采用方形凹坑燃烧室能削弱进气滚流在排气侧形成二次流,从而消除或削弱活塞顶面的扩散火焰,实现发动机稳定点火和正常燃烧,并满足Atkinson发动机高压缩比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活塞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Atkinson发动机活塞燃烧室。
背景技术
Atkinson汽油机是通过进气门晚关来减少换气过程中的泵气损失,从而提高发动机经济性。因Atkinson发动机具有较高压缩比,在高速高负荷下运行时,活塞速度高,滚流比进一步提高。传统的凹坑球形或其它形状活塞顶面燃烧室易诱发二次分离流使部分燃油分布在排气侧活塞表面,形成燃烧时在活塞表面的扩散火焰,扩散火焰导致活塞顶部在排气侧(包括火力岸和第一环槽)局部过热失效。
为解决如上问题,本发明设计一种全新活塞燃烧室,其顶部凹坑是方形,方形凹坑可以削弱进气滚流在排气侧形成二次流,从而消除或削弱活塞顶面的扩散火焰,实现发动机稳定点火和正常燃烧,并满足Atkinson发动机高压缩比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Atkinson发动机活塞燃烧室。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Atkinson发动机活塞燃烧室,包括活塞1、进气门2、排气门3、缸体5以及缸盖4,所述缸体5为上端设置有开口的腔体结构,所述缸体5开口处设置有缸盖4,所述活塞1设置在缸体5的腔体内且外壁与缸体5的内腔壁相配合;所述活塞1上端设置有燃烧室,所述燃烧室上端设置有两个进气门2、两个排气门3以及燃烧室7腔内的火花塞6,所述进气门2及排气门3之间是通过活塞1顶部的燃烧室7与缸盖4组成的气流通道相连接的,所述燃烧室7中心为方形凹坑8,所述方形凹坑8上设置有两个避阀坑9,两个圆形避阀坑9位于燃烧室7顶部进气侧,与活塞1水平面存一定角度,该角度与进气门2在缸盖4安装角度相匹配,所述避阀坑9与方形凹坑8共同构成燃烧室7,起到防止与进气门2干涉的功效。
所述方形凹坑8在进、排气门两侧为非对称结构。
所述活塞1侧壁水平设置有活塞销孔10,所述方形凹坑8长度为缸体5缸径的1/3~1/2,宽度为缸体5缸径的1/3~2/5,距离活塞销孔10中心距离为缸体5缸径的1/2~2/3。
所述进气门2与排气门3与中心线成一个角度,角度区间为10°~40°;所述火花塞6布置在在活塞1顶面几何中心。
所述活塞1顶面燃烧室7与排气门3最小间隙H=3~8mm,与进气门2最小间隙H=1~6mm;火花塞6与燃烧室7最小间隙H=1~6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当Atkinson发动机在高速高负荷下运行时,活塞采用方形凹坑燃烧室能削弱进气滚流在排气侧形成二次流,从而消除或削弱活塞顶面的扩散火焰,实现发动机稳定点火和正常燃烧,并满足Atkinson发动机高压缩比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案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图2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活塞燃烧室组成的发动机燃烧系统布置图;
图4本发明活塞顶面燃烧室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5为活塞具体结构形状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387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