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于焚烧的餐厨垃圾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38431.4 | 申请日: | 2019-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452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董秋月;杨彩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更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5/04 | 分类号: | F23G5/04;F23G5/08;F23G5/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52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于 焚烧 垃圾处理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焚烧的餐厨垃圾处理装置,包括焚烧炉,所述焚烧炉上设有用于将餐厨垃圾彻底焚烧的焚烧腔,所述焚烧腔内设有用于翻动餐厨垃圾的抖料装置,所述焚烧腔内设有用于启闭焚烧腔的第一活动门板和第二活动门板和用于盛装焚烧餐厨垃圾后生成的灰烬的盛灰盒,所述第一活动门板和第二活动门板分别通过一旋转轴与焚烧腔活动连接;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焚烧炉在焚烧时,第一活动门板和第二活动门板可以关闭焚烧腔,避免热量流失,且可以对掉落下来的灰烬直接进行收集,起到了隔热的作用,保证了取料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焚烧的餐厨垃圾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城市化进程中,垃圾作为城市代谢的产物曾经是城市发展的负担,世界上许多城市均有过垃圾围城的局面。垃圾焚烧是一种较古老的传统的处理垃圾的方法,由于垃圾用焚烧法处理后,减量化效果显著,节省用地,还可消灭各种病原体,将有毒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
现在公开号为CN107504494A的公开文件中公开了一种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系统,该系统可以有效的处理焚烧时产生的废气,使得废气达到排放的标准,无毒无害,不污染大气,实现垃圾的环保式处理。
但是,生活垃圾中有一种餐厨垃圾,一般为含水量较大的蔬菜、果皮及剩菜等,而这种餐厨垃圾在焚烧时,因其较大的含水量,使得燃烧温度很难超过900℃,由此产生强致癌物二噁英,因此,在对此类餐厨垃圾焚烧前,需要先降低餐厨垃圾中含有的水分。
现有一种装置,可以对餐厨垃圾先进行烘干处理,以便于降低餐厨垃圾中的水分含量,使得餐厨垃圾可以更高效的进行燃烧,提高对于餐厨垃圾的燃烧效率,避免强致癌物二噁英的生成,保证餐厨垃圾焚烧时的环保性,提高安全性,十分的实用。
但是,该装置中的焚烧腔在焚烧后,灰烬掉落至底部,焚烧腔内还有余温,但温度也非常高,对人体会有很大的伤害,这样在收取灰烬时会伤害人体,很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简单方便的便于焚烧的餐厨垃圾处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焚烧的餐厨垃圾处理装置, 包括焚烧炉,所述焚烧炉上设有用于将餐厨垃圾彻底焚烧的焚烧腔,所述焚烧腔内设有用于翻动餐厨垃圾的抖料装置,所述焚烧腔内设有用于启闭焚烧腔的第一活动门板和第二活动门板和用于盛装焚烧餐厨垃圾后生成的灰烬的盛灰盒,所述第一活动门板和第二活动门板分别通过一旋转轴与焚烧腔活动连接;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焚烧炉在焚烧时,第一活动门板和第二活动门板可以关闭焚烧腔,避免热量流失,且可以对掉落下来的灰烬直接进行收集,起到了隔热的作用,保证了取料的安全性。
所述第一活动门板和第二活动门板的旋转轴上均设有控制第一活动门板和第二活动门板单向旋转的扭簧;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上述第一活动门板和第二活动门板可以实现对焚烧腔的自动启闭的效果,以便于对灰烬进行定时自动清理,且避免了热量的流失,起到了隔热的作用。
所述第一活动门板上设有可伸缩的固定块,所述第二活动门板上设有与固定块相配合的固定槽;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上述第一活动门板和第二活动门板可以通过固定块和固定槽的配合,实现封闭的效果,加强隔热的效果。
所述第一活动门板上设有用于供固定块进行伸缩运动的伸缩槽,所述伸缩槽上设有螺旋弹簧;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固定块可以通过螺旋弹簧的控制,实现在伸缩槽内的伸缩运动,以便于自动适应启闭的过程中,且可以对第一活动门板和第二活动门板之间的缝隙进行封闭。
所述固定块上设有与螺旋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的伸缩柱,所述螺旋弹簧的另一端与伸缩槽固定连接;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第一活动门板在向下翻转时,固定块和螺旋弹簧可以固定在伸缩槽内,保证装置运行的稳定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更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更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384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