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土壤地下水联动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33330.8 | 申请日: | 2019-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908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侯德义;曹潇元;李广贺;张旭;张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09C1/00 | 分类号: | B09C1/00;B09C1/06;B09C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进京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06 | 代理人: | 刘葛;赵永辉 |
地址: | 10008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抽提 土壤地下水 处理装置 液相抽提 联动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修复区 注入氧化剂 控制结构 修复效率 组件连接 热空气 土壤层 微气泡 注入井 预设 地下水 迁移 节约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土壤地下水联动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该土壤地下水联动处理装置包括:注入结构,设置于所述待修复区的注入井中;所述注入结构包括注入热空气组件、注入氧化剂组件以及注入微气泡组件;抽提结构,与所述注入结构之间存在预设间距;所述抽提结构包括部分设置于所述待修复区的抽提井以及部分设置于所述抽提井的液相抽提组件与气相抽提组件;以及控制结构,分别与所述液相抽提组件以及所述气相抽提组件连接,并控制所述液相抽提组件与所述气相抽提组件进行抽提操作。使得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以气相方式抽提,促进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从地下水到土壤层中的迁移,提高抽提效率、降低能耗,最大程度节约抽提成本,提高修复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水污染修复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土壤地下水联动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土壤地下水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地影响了社会发展。通常采用土壤地下水原位修复对土壤地下水污染处进行处理。
目前,在土壤原位修复方面的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对于土壤地下水的联合原位修复仍然较少。因此,采取合理的土壤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以此尽量降低由于土壤、地下水污染引起的健康威胁和安全隐患迫在眉睫。土壤地下水原位修复过程是一个复杂、缓慢且具有多方面局限的工程,多相抽提是当前原位修复工程中效果较好的一种方式。
传统的多相抽提是利用清洁空气或清洁水反复冲刷污染区域的原理进行修复,该技术通过同时抽取地下污染区域的土壤气体、地下水和浮油层到地面进行相分离和处理,以控制和修复土壤与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然而,当前的多相抽提设备处理目标相对单一,在抽提效率以及节能环保方面上仍有待提高,并且,抽提流量和抽提效率之间的最优效能没有考虑进来,不利于长期的原位修复,且消耗大量人工成本。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采用多相抽提存在的抽吸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抽提效率、降低成本的土壤地下水联动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土壤地下水联动处理装置,设置于待修复区的土壤中,所述土壤地下水联动处理装置包括:
注入结构,设置于所述待修复区的注入井中;所述注入结构包括部分设置于所述注入井的注入热空气组件、注入氧化剂组件以及注入微气泡组件,所述注入热空气组件用于向所述注入井注入热空气,所述注入氧化剂组件用于向所述注入井注入氧化剂,所述注入微气泡组件用于向所述注入井注入微气泡;
抽提结构,与所述注入结构之间存在预设间距;所述抽提结构包括部分设置于所述待修复区的抽提井以及部分设置于所述抽提井的液相抽提组件与气相抽提组件,所述液相抽提组件用于抽提所述抽提井中的气流,所述液相抽提组件用于抽取所述抽提井的地下水;以及
控制结构,所述控制结构分别与所述液相抽提组件以及所述气相抽提组件连接,并控制所述液相抽提组件与所述气相抽提组件进行抽提操作,且所述控制结构控制所述液相抽提组件以脉冲方式抽提地下水,所述控制结构还分别与所述注入热空气组件、注入氧化剂组件以及注入微气泡组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注入热空气组件包括动力源、与所述动力源连接的热空压机、与所述热空压机连接的热空气注入管、热空气注入子井以及热空气注入筛管,所述热空气注入子井部分伸入所述注入井,所述热空气注入筛管设置于所述热空气注入子井的末端,所述热空气注入管伸入所述热空气注入子井;
所述动力源控制所述热空压机产生热空气,经所述热空气注入管注入所述热空气注入子井,并经所述热空气注入筛管输送至所述注入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注入井中,所述热空气注入筛管的周侧由砾料填充,所述热空气注入子井的周侧以及所述热空气注入筛管的底部由水泥灌浆填充;
所述热空气注入筛管的周侧还填充膨润土,所述膨润土分设于所述砾料的上层与下层,且所述膨润土的厚度为20cm~3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333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