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桩灌芯施工工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229496.2 | 申请日: | 2019-03-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378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 发明(设计)人: | 闫相明;陈孟;崔宇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闫相明 |
| 主分类号: | E02D5/64 | 分类号: | E02D5/64;E02D5/36;E02D33/00;E02D13/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灌芯 施工工法 钢筋笼 补桩 管桩 种管 下放 混凝土导管 浇筑混凝土 水下混凝土 缺陷分析 噪声污染 扰动 测量孔 导管 工法 清孔 桩机 施工 地基 制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桩灌芯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S1:管桩缺陷分析;S2:测量孔深;S3:机械清孔;S4:制作钢筋笼以及水下混凝土导管;S5:下放钢筋笼、下放混凝土导管后浇筑混凝土;S6:全数进行动测以及部分进行抽检静载;S7:完成灌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通过采用该工法,避免了补桩的一些类费用;同时节省了管桩材料,避免了补桩对地基二次扰动,减少了施工噪声污染,提高了施工速度;降低了劳动力以及桩机的投入,减轻了环境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桩基施工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桩灌芯施工工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的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凭着单桩承载力高造价低、设计选用范围广、运输吊装及沉桩方便,施工速度快、工厂化生产桩身质量可控性强等优势在地基处理、工业厂房、高层建筑中经常采用。同时由于受吊装、运输和沉桩机械等条件限制,单节预制桩长度不大,长桩需接桩,接头常形成桩身的薄弱环节。现场沉桩时对接头施工质量控制稍有不当,容易出现沉桩后接头质量严重缺陷导致形成三类桩。传统三类桩的处理往往是补桩,而对于预应力管桩桩身质量完好由于接头法兰盘焊接缺陷导致的三类桩也是采用补桩处理,这就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且补桩大多会使承台几何尺寸变化导致一系列的费用发生及工期延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桩灌芯施工工法,具有解决管桩接头缺陷,避免补桩的功能。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管桩灌芯施工工法,
S1:管桩缺陷分析;
S2:测量孔深;
S3:机械清孔;
S4:制作钢筋笼以及水下混凝土导管;
S5:下放钢筋笼、下放混凝土导管后浇筑混凝土;
S6:全数进行动测以及部分进行抽检静载;
S7:完成灌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管桩缺陷部位桩芯内下放钢筋笼,使用导管浇筑微膨胀混凝土,使缺陷位置形成闭合达到加固管桩、提高管桩接头及桩身整体性的作用,避免了采用补桩方式处理三类桩,进而减少了补桩费用以及整体的施工工期。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步骤1中,分析管桩缺陷位置是否为接头部位时可以采用水下高清视频探头从管桩桩芯内壁拍摄缺陷部位。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步骤2中,测量孔深时使用绳子系上焊制的小钢筋笼,而后采用绳子打结进行标记测量深度,深度大于缺陷位置3.5m。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步骤3中,使用100型地质钻机进行清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很多桩顶设计标高在地表以下,送桩后、承台开挖时地面铺设的便于桩基行走的矿渣、碎石等会掉落到管桩桩芯内或未使用桩尖都会使管桩桩芯堵塞,导致出现部分要灌芯的桩孔深不够需要使用100型地质钻机进行清孔。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步骤4中,通过螺旋箍制成钢筋笼,钢筋笼底部焊接钢板吊模,钢板吊模比管桩芯直径小60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板吊模的使用避免混凝土跑模,有利于下发钢筋笼。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步骤4中,采用镀锌钢管作为导管,镀锌钢管使用套丝机套好丝扣后采用螺纹双接对接,而后在镀锌钢管头部焊接挂环。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步骤5中,下放钢筋笼前应通知监理旁站,还应二次测量孔深,孔深符合要求后依次下放钢筋笼、导管,最后进行浇筑混凝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闫相明,未经闫相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294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