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浮锚杆的顶撑式自锁锚头及建筑抗浮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13168.3 | 申请日: | 2019-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803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沈延弘;许建群;郑勇;林海强;王宗成;梁晓劼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福建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12 | 分类号: | E02D31/12;E02D5/74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 代理人: | 林晓琴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翼缘板 锚头 活动受力杆 顶撑 抗浮 自锁 抗浮锚杆 连接螺母 插槽 杆体 方便操作 外侧表面 地连接 可转动 连接端 自由端 转动 张开 施工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浮锚杆的顶撑式自锁锚头及建筑抗浮方法,所述顶撑式自锁锚头包括杆体连接螺母、翼缘板以及活动受力杆,所述翼缘板固定在所述杆体连接螺母的外侧表面,且所述翼缘板上设有一插槽,所述活动受力杆的连接端嵌于所述插槽内且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翼缘板上,且自由端并能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转动张开。本发明通过活动受力杆的自身重力来控制锚头扩张,方便操作和施工,且抗浮效果更加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施工领域,特征涉及一种抗浮锚杆及利用抗浮锚杆的建筑抗浮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海景房、湖景房等成为市场热捧的对象,市场对建筑物的抗浮要求越发严格。建筑抗浮常用有以下三种方法:一是增加配重法,多用于浮力较小或结构自重与浮力相差较小的情况,通过增加覆土、结构自重或边墙加载等来抵抗浮力;二是释放水浮力法,在基底下方设置压力释放层,使基底下的水汇集在一起并导流排出,从而释放水压力,多用于地基位于不透水且土质较坚硬的土层;三是抗浮锚杆法,利用抗浮锚杆的抗拔力与结构自重,共同抵抗浮力。而抗浮锚杆分两种,一种是是以热轧钢筋为杆体,利用杆体与周围高压浆体的握裹力来抵抗上浮力,这种形式的锚杆称之为普通抗浮锚杆。当普通抗浮锚杆的杆体不能满足抗浮力要求且遇到岩层地基时,多采用第二种做法。即把杆体换成精轧螺纹钢,并在杆体端部安装一个椎体锚头,利用端部椎体锚头与周围浆体的机械咬合力来抵抗上浮力,这种形式的锚杆称之为自锁抗浮锚杆。
如图1所示,为传统抗浮锚杆的结构示意图,其整个杆件1’分为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其中地上部分约420-500mm锚入底板混凝土,杆体的上端部锁一块200*200*24的钢板2’,钢板2’上下各用螺母3’固定;地下部分长度不固定,一般往地下一直深入,直到遇到岩层,并且深入岩层 3000-3500mm,在岩层形成扩孔,并在下端部形成锥形锚头4’,灌入结构胶,最后高压注浆。
具体施工工艺如下:用机械钻孔,直到深入岩层3-3.5米,然后按照设计在孔底形成扩孔②根据孔深制作杆体精轧螺纹钢的长度,精轧螺纹钢之间采用套筒连接。③套上扩胀套筒,并将精轧螺纹钢底部加工成锥形。④将整个杆件放入孔底,然后施压扩胀套筒直至扩胀套筒张开。⑤在底部灌入结构胶⑤一次高压注浆。⑦二次注浆。
现有做法中,存在以下缺点:1.需要把精轧螺纹钢端部加工成锥形,操作流程复杂费力;2.需要套上扩胀套筒,并且需要对扩胀套筒进行加压至扩胀套筒胀开成锥形,这样的操作比较困难,特别是在杆体入土比较深的时候; 3.在锚固段形成锥形后,还需要注入结构胶,浪费材料;4.整个工艺过程繁杂,工艺工期过长,需要二次高压注浆。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抗浮锚杆的顶撑式自锁锚头及建筑抗浮方法,通过活动受力杆的自身重力来控制锚头扩张,方便操作和施工,且抗浮效果更加可靠。
本发明的顶撑式自锁锚头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抗浮锚杆的顶撑式自锁锚头,包括杆体连接螺母、翼缘板以及活动受力杆,所述翼缘板固定在所述杆体连接螺母的外侧表面,且所述翼缘板上设有一插槽,所述活动受力杆的连接端嵌于所述插槽内且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翼缘板上,且自由端并能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转动张开。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包括一底座,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在所述杆体连接螺母和所述翼缘板的底面,还抵设于所述活动受力杆的连接端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受力杆为立式板状结构,且所述活动受力杆的连接端是通过销轴连接在所述翼缘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翼缘板和所述活动受力杆的数量均为三个,均匀分布在所述杆体连接螺母的外侧表面。
本发明方法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建筑抗浮方法,利用上述本发明的抗浮锚杆的顶撑式自锁锚头,并进行如下步骤:
S1、先在地上钻孔,直到深入岩层3-3.5米,然后按照设计在孔底形成扩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福建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福建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131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震超材料
- 下一篇:一种减小桩基侧摩阻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