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密闭式注药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12552.1 | 申请日: | 2019-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135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吴晓萍;周琪;马晓伟;黄云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市中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A61M3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陈虹霞;黄春松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给药 气管插管 旁通管 密闭式 顶端接口 注药器 管壁 滴速调节器 新生儿缺氧 药物使用 呼吸机 气囊 给氧 缓冲 呛咳 注药 损伤 复苏 刺激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密闭式注药器,包括:气管插管,在气管插管的顶端接口的管壁上设置有给药旁通管,给药旁通管与气管插管相连通,在给药旁通管上设置有控制药物滴加速度的滴速调节器。该密闭式注药器具有如下优点:在复苏气囊或呼吸机正常工作的同时能进行匀速给药,根据情况调节给药速度,避免出现因给氧间断而引起新生儿缺氧损伤现象;此外,给药旁通管设置于顶端接口的管壁上,形成缓冲给药角度,避免直接无角度给药引起的气管插管内的强刺激带来的呛咳和不适,加强了药物使用的有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密闭式注药器。
背景技术
气管插管技术是指将一特制的气管内导管经声门置入气管的技术,将该特制的气管内导管称为气管插管。对新生儿进行气管插管是抢救新生儿危急重症的常见抢救手段。但是在新生儿气管插管后常常需要进行气管内注射肾上腺素、肺表面活性物质、止血剂等药物,而气管插管为单管道,此时就需要中断复苏气囊或呼吸机的工作,这容易造成新生儿缺氧、呛咳现象,严重的甚至威胁新生儿的生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药物滴加速度可控的密闭式注药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密闭式注药器,包括:气管插管,在气管插管的顶端接口的管壁上设置有给药旁通管,给药旁通管与气管插管相连通,在给药旁通管上设置有控制药物滴加速度的滴速调节器。
在实际生产中,气管插管和顶端接口两者之间为可拆卸连接,顶端接口与气管插管独立包装生产,当需要往气管插管内给药时,将带给药旁通管的顶端接口密封插入气管插管顶部即可。当不需要往气管插管内给药时,将带给药旁通管的顶端接口从气管插管顶部拔出,从而尽可能减少气管插管引起的气道死腔量。
进一步地,前述的密闭式注药器,其中,给药旁通管的进药口为螺旋状进药口。
进一步地,前述的密闭式注药器,其中,气管插管的管径大于给药旁通管的管径。
进一步地,前述的密闭式注药器,其中,气管插管与给药旁通管的管径比为1.1:1~1.2: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①在复苏气囊或呼吸机正常工作的同时能进行匀速给药,并可调节给药速度,避免出现因给氧间断而引起新生儿缺氧损伤现象;②给药旁通管设置,避免直接无角度给药引起的气管内的强刺激带来的呛咳和不适,加强了药物使用的有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密闭式注药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密闭式注药器,包括:气管插管1,在气管插管1的顶端接口5的管壁上设置有给药旁通管2,给药旁通管2与顶端接口5相连通,给药旁通管2的进药口4为螺旋状进药口,螺旋状结构的进药口4连接更为紧密牢固。在给药旁通管2上设置有控制药物滴加速度的滴速调节器3,这里的滴速调节器3和挂水用输液管路上的滴速调节器结构、工作原理相同,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气管插管1的管径大于给药旁通管2的管径。具体气管插管1与给药旁通管2的管径比为1.1:1~1.2:1。
在实际生产中,气管插管1和顶端接口5两者之间为可拆卸连接,顶端接口5与气管插管1独立包装生产,当需要往气管插管1内给药时,将带给药旁通管2的顶端接口5密封插入气管插管1顶部即可。当不需要往气管插管1内给药时,将带给药旁通管2的顶端接口5从气管插管1顶部拔出,从而尽可能减少气管插管1引起的气道死腔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是对本发明作任何其他形式的限制,而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优点是:①在复苏气囊或呼吸机正常工作的同时能进行匀速给药,并根据情况调节给药速度,避免出现因给氧间断而引起新生儿缺氧损伤现象;②给药旁通管2设置于气管插管接口5的管壁上,形成缓冲给药角度,避免直接无角度给药引起的气管内的强刺激带来的呛咳和不适,加强了药物使用的有效率;③气管插管1和顶端接口5可以独立包装生产,当需要往气管插管内给药时,将带给药旁通管2的顶端接口5插入气管插管1顶部;当不需要往气管插管1内给药时,将带给药旁通管2的顶端接口5从气管插管1顶部拔出,从而尽可能减少气管插管1引起的气道死腔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市中医医院,未经张家港市中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125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