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04038.3 | 申请日: | 2019-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262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桂杰;张公正;杜颖钢;乔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18 | 分类号: | H04L1/18;H04L1/00;H04B17/309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王洪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传输 方法 设备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涉及通信领域,该方法包括:接收端接收来自发送端的数据;在第一预设条件触发时刻,向发送端发送第一响应消息,其中,第一响应消息为接收端对发送端的第一信道进行信道质量评估后,基于信道质量评估结果确定的;以及,第一响应消息用于发送端基于第一响应消息携带的第一确认信息或第一否定信息,判定是否重新发送数据。本申请提出一种可应用于地面通信系统与非地面通信系统的HARQ方案,接收端可预先对信道质量情况进行估计,以对数据接收情况进行预判,并在每次预设条件触发时刻,向发送端返回响应信息,从而有效缩短了数据传输时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发展,地面基站和非地面基站(例如:卫星、可实现基站功能的热气球、无人机等高空平台)的通信融合,将成为下一代无线通信的必然趋势之一。
现有技术中的基站采用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 HARQ)技术,以提升数据包接收的成功率。而卫星通信中,由于距离限制,导致传输时延较大,从而造成HARQ机制在卫星等非地面通信系统中应用时,吞吐量较低。而现有技术中,通过增加HARQ线程数的方式,则会对UE的存储能力以及数据处理能力的要求提高,同样,若该方案应用到卫星等非地面通信系统时,则要求发送端与接收端的线程数过大,甚至达到500个线程,显然,现有技术中的HARQ技术无法应用于卫星通信系统中。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能够实现HARQ技术在非地面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从而实现地面通信与非地面通信系统的通信融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接收端,该方法可以包括:接收端接收来自发送端的数据;以及,接收端在第一预设条件触发时刻,向发送端发送第一响应消息,其中,第一响应消息为接收端对发送端的第一信道进行信道质量评估后,基于信道质量评估结果确定的;以及,第一响应消息用于发送端基于第一响应消息携带的第一确认信息或第一否定信息,判定是否重新发送数据。
通过上述方式,提出一种可应用于地面通信系统与非地面通信系统的HARQ方案,接收端可预先对信道质量情况进行估计,以对数据接收情况进行预判,并在每次预设条件触发时刻,向发送端返回响应信息,从而有效缩短了数据传输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可以包括:获取第一信道的信道参数;基于信道参数,确定第一响应消息携带第一确认信息或第一否认信息;其中,若信道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第一响应消息携带第一确认信息;若信道参数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第一响应消息携带第一否定信息。
通过上述方式,实现了一种反馈机制,接收端可基于信道的信道参数,确定向发送端反馈的信息,从而使发送端可基于反馈的响应信息,判断是否需要重传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其中,第二预设条件可以包括:信道参数与上一次获取到的信道参数之差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或者,信道参数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
通过上述方式,实现了一种反馈机制,接收端可基于信道的信道参数,确定向发送端反馈的信息,从而使发送端可基于反馈的响应信息,判断是否需要重传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信道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信道质量指示符CQI、调制与编码方案MCS、CQI索引、MCS索引。
通过上述方式,实现了接收端可基于一种或一种以上信道参数,对信道的质量进行预估,从而提升信道预估的可信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040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