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黑钨精矿中频炉内合金化冶炼半高速钢轧辊用钢的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02496.3 | 申请日: | 2019-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136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李亚波;赵文涛;王亚楠;宋金鹏;孙国辉;刘绍康;高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B1/243 | 分类号: | C22B1/243;C22B5/06;C21C5/52;C21C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智保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2 | 代理人: | 周新楣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精矿 中频 合金 冶炼 高速钢 轧辊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黑钨精矿中频炉内合金化冶炼含半高速钢轧辊用钢S·HSS的工艺,属于钢铁冶金领域。本发明将研磨后的黑钨精矿、还原剂和粘结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压制造球,干燥后备用。先添加部分钢铁料填充中频炉膛体积的1/3,按照配料方案,钨精矿球团称量后装入顶部带孔的铁皮桶中吊入炉内,向炉内加入石灰和萤石造渣,然后继续添加钢铁料将炉膛填满,通电冶炼。钢铁料全部熔化后,向渣面添加铝粉进一步还原。采用本发明,中频炉内黑钨精矿中的钨元素回收率可以稳定达到95%以上,锰元素的回收率达到90%以上,降低了钨、锰合金采购成本。采用本发明,不仅达到回收合金元素的目的,还提高了铸造用钢水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黑钨精矿中频炉内合金化冶炼含半高速钢轧辊用钢S·HSS的工艺,属于钢铁冶金领域。
背景技术
轧辊在钢铁轧制工序是消耗件,轧辊的寿命直接影响了轧机的作业率和生产成本。半高速钢轧辊具有较高的硬度、耐磨性和热稳定性,使用寿命长,可以减少换辊次数,提高轧机的作业率,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钨在半高速钢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提高了钢的硬度、耐磨性和红硬性。同时,钨元素是稀有金属,还是重要的战备资源,价格昂贵,近年来每吨钨金属的价格达到25万元以上。钨金属、钨合金的采购成本占高速钢生产企业采购成本的一大部分。钨元素在自然界中一般以钨矿的形式存在,钨金属或钨合金由钨矿冶炼而来,钨合金的生产是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属于国家严格控制的行业。
根据冶金原理,钨矿可以在钢铁冶炼时在冶炼炉内被其他元素(如Si、Mn、C等)还原,可以直接采用钨矿替代钨金属或者钨合金冶炼半高速钢。钨氧化物在炼钢中的应用始于20世纪40年代的加拿大,之后在美国、德国、日本和前苏联相继应用于电炉、平炉和感应炉中,代替部分钨铁进行合金化,但国外钨矿资源贫乏,现在仍多用钨铁冶炼含钨钢。
我国冶金工作者自20世纪60年代起就进行了钨矿直接合金化的研究,并进行了一定规模的工业性试验。特别是大连钢厂、南昌钢厂、重庆特钢、上钢五厂等厂多用氧化钼、钨精矿或氧化钼和白钨矿混合代替部分钼铁、钨铁加入到电炉中冶炼W9Mo3Cr4V、W6Mo5Cr4V2、3Cr2W8V、W18Cr4V等高速钢和5CrMnMo、4Cr5W2SiV等模具钢的工业性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电炉冶炼不利于合金元素的回收,导致钨的回收率不稳定,未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利用钨矿替代钨合金,可以缩短工艺流程,节能降耗,减少排放,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并可为高速钢企业节约成本。我国的钨矿资源居世界第一位,为钨矿直接在钢铁冶金中的应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研究钨矿在炼钢炉内的直接合金化技术,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专利研究了钨矿加入炼钢炉后在冶炼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制定了黑钨精矿在中频炉内合金化冶炼半高速钢轧辊用钢S·HSS的工艺。
一种黑钨精矿中频炉内合金化冶炼半高速钢轧辊用钢S·HSS的工艺,其特征如下:
(1)本发明采用的钨矿为黑钨精矿,矿石品位折合WO3含量≥65%。黑钨精矿主要成分为MnWO4,还原后W、Mn元素会进入到钢液中直接合金化,全部替代钨合金,锰合金被替代率达到80%以上。
(2)本发明采用的冶炼炉为中频炉,钨矿中的钨元素回收率稳定地达到95%以上,锰元素回收率达到90%以上。电弧炉采用电弧加热,电弧下区域的温度超过2000℃,容易造成合金元素的挥发烧损,导致合金元素的回收率过低,有时电弧炉还会采用吹氧的手段,加剧了这一现象。从这方面来说,中频炉是最适用于冶炼高速钢的设备,尤其对于钨锰元素的回收,中频炉占据了更大的优势。
(3)本发明中石灰、萤石与后期加入的铝粉还原产物共同构成了中频炉的后期炉渣,起到扩散脱氧、脱硫的作用,提高了钢水质量。
(4)本发明中的含量、纯度、配比等均指质量百分比或质量比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024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