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监测次临界反应堆反应性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01201.0 | 申请日: | 2019-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038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刘洋;罗皇达;朱庆福;周琦;梁淑红;王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21C17/104 | 分类号: | G21C17/104;G21C17/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41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监测 临界 反应堆 反应 方法 | ||
1.一种监测次临界反应堆反应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反应堆的两处不同位置放置中子探测器用于获取中子计数率,用两个所述中子探测器记录到的中子计数率的比值C来表征中子通量密度空间分布形状的特征参数;逐渐改变反应堆的反应性,并记录同一时刻的中子计数率的比值C和有效增殖系数keff;建立坐标系,通过所记录的各个时刻中子计数率的比值C与有效增殖系数keff拟合出C与keff的刻度曲线图;在实际监测次临界反应堆的反应性时,实时记录两个所述中子探测器的中子计数率,得到二者的比值,并将其代入制成的刻度曲线图中,即可得到此时反应堆的有效增殖系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次临界反应堆反应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子探测器采用BF3计数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次临界反应堆反应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匀速分段插入调节棒引入负反应性的方式改变反应堆的反应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次临界反应堆反应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跳源法确定各个时刻反应堆的有效增殖系数keff。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次临界反应堆反应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坐标系以C为横坐标,keff为纵坐标,绘制C与keff的刻度曲线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0120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