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羊毛织物表面微溶防毡缩整理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98665.0 | 申请日: | 2019-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892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强;张依依;余圆圆;袁久刚;王平;范雪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M13/328 | 分类号: | D06M13/328;D06M13/432;D06M11/13;D06M101/1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林娟 |
地址: | 214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羊毛 织物 表面 微溶防毡缩 整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羊毛织物表面微溶防毡缩整理的方法,属于毛纺行业中毛织物染整加工的应用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减少羊毛内部损伤并能改善羊毛防毡缩的方法,即利用还原剂将羊毛大分子间二硫键打开,利用尿素拆开分子间氢键,并且通过反应程度和盐溶液控制微溶解反应程度,只对羊毛表面鳞片层进行溶解,不破坏羊毛内部结构。微溶解处理具有处理条件温和、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以及反应程度可控等特点,是一种环保的羊毛防毡缩整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羊毛织物表面微溶防毡缩整理的方法,属于毛纺行业中毛织物染整加工的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羊毛主要由包覆在纤维外部的鳞片层、组成羊毛实体主要部分的皮质层、处于纤维中心因含空气而不透明的髓质层和细胞膜复合体四部分组成,其中羊毛髓质层只存在于较粗的羊毛中,细羊毛无髓质层。羊毛鳞片层约占羊毛总量的10%,由鳞片表层、鳞片外层和鳞片内层构成。羊毛鳞片层含有大量的二硫键,结构致密,可以保护羊毛内层组织,抵抗外界机械、化学等的侵蚀。由于羊毛纤维的优良弹性和卷曲,以及羊毛定向摩擦效应使得羊毛在湿热条件下经外力的反复作用,纤维会逐渐收缩变得紧密。羊毛的这种毡缩特性使得羊毛制品在实际水洗中织物尺寸变小、弹性降低、手感粗糙,严重影响其外观和服用性能。因此,羊毛面料的“机可洗”加工(即防毡缩整理)多年来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羊毛防毡缩整理先后出现了“减法”防毡缩、“加法”防毡缩、生物酶防毡缩、等离子防毡缩处理等方法。“减法”防毡缩就是破坏鳞片层,现今应用最广泛的此类方法为氯化法,采用次氯酸钠或二氯异氰脲酸盐(DCCA)进行处理,但是氯化法处理的羊毛易吸氯变黄,羊毛弹性受损,使织物手感变得粗糙,尤其是在废水排放中会产生有机氯污染,从而限制了氯化法的使用。“加法”防毡缩是使聚合物(树脂法)沉积在纤维表面,单独树脂法防毡缩虽然无污染,但是处理过后织物手感较硬,不适用于广泛的使用。蛋白酶可作用于羊毛和蚕丝等纤维,能催化肽键水解,被认为是替代羊毛氯化防毡缩工艺最具潜力的方法,但是蛋白酶处理羊毛时,因普通蛋白酶对羊毛鳞片角蛋白降解能力较差,很难引起羊毛鳞片层有效的降解,所以羊毛的毡缩性变化不大,蛋白酶防毡缩工艺还存在着成本高、步骤复杂、处理不均匀等缺点;可以通过强化酶处理程度达到提高防毡缩效果,但这时织物强力损失往往过大。等离子体对羊毛织物表面可发生刻蚀、表面改性以及表面高分子接枝聚合等作用,具有一定的防毡缩效果;但是等离子体防毡缩处理成本高,设备要求高,不适合于工业化广泛使用。
纤维素表面微溶解是一种新的处理观念,目前,已有报道的纤维素表面微溶解主要是针对棉纤维进行处理,即将织物在低温的NaOH/尿素水溶液系统中进行处理,通过表面微溶解在棉织物上嵌入羧化多壁碳纳米管(CCNTs),形成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棉复合材料(CCNT/棉复合材料)。微溶解能够使得纤维素表面的物质进行溶解,若能够控制其溶解的程度,则既能够达到后处理的目的,又不会损伤织物纤维内部的结构。
羊毛的溶解方法众多,常见的有氧化法、还原法、酸性法、碱性法、铜氨溶液法、金属盐法和酶法等。羊毛溶解现阶段主要应用于废弃羊毛提取角蛋白的回收利用,以及利用角蛋白纺丝、成膜。但是,对于羊毛微溶解防毡缩尚无报导。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对羊毛织物进行防毡缩处理的过程中容易损伤纤维内部结构的问题。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利用还原剂+尿素的体系对羊毛进行溶解,其中,还原剂将羊毛大分子肽链间的二硫键打开,尿素拆开分子间氢键;通过使反应体系含高浓度或饱和氯化钠溶液,可控制微溶解反应的程度,使得还原剂只对羊毛表面鳞片层进行溶解,不破坏羊毛内部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986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