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凝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92894.1 | 申请日: | 2019-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667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徐江果;杜文汇;王兆强;金春毅;尹艳;刘海冬;张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 | 分类号: | B01D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薛琦;杨东明 |
地址: | 200137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凝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凝装置,其包括冷凝箱、冷凝盘管和透气管道,所述冷凝箱包括一箱体和一盖板,所述冷凝盘管位于所述冷凝箱内,所述冷凝盘管内部装设有冷凝液,用于对所述冷凝箱内的油雾进行冷却,所述透气管道位于所述冷凝箱内,用于使所述油雾进入和排出所述冷凝箱,所述冷凝装置还包括一泄放阀,用于排放所述冷凝箱内的凝结油,所述泄放阀为一浮球截止阀,浮球所受冷凝油的浮力大于重力时所述泄放阀开启。本发明提供的冷凝装置可使冷凝箱内保持较低温度,加快油雾冷却,使油气能够更多、更快地析出。透气管道与冷凝管道之间的相互位置也使油雾能够更多地接触冷凝管道。冷凝油聚集到一定高度时可通过泄放阀自动排出,节省人力,更加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工作的油雾排放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冷凝装置。
背景技术
船舶的烟囱区域都设计有一个油雾箱,即一个独立的箱柜。机舱区域的燃油箱、滑油箱透气管以及主机曲轴箱的透气管都会集中引至此箱柜内。油雾箱的工作原理是快速膨胀冷凝油气,在管路中的油气到达油雾箱前已经通过了比较长的管路距离,温度有所降低。管路进入油雾箱,油雾箱的横截面积远远大于管路的横截面积,这时油气快速膨胀,气体膨胀后温度再次降低,混合在空气中的油气就会从空气中析出,不断变大,最后变成油滴留在油雾箱内,再由油雾滤网的附着效应,使附着集聚形成的油滴流引到污油柜,起到过滤油气的作用。
目前,一般的燃油舱和滑油舱会采用蒸汽加热至50至80度,曲轴箱的透气也是80至90度的高温。长期使用时油雾箱内部的温度也必将比较高。因此传统油雾箱快速膨胀冷凝油气的作用非常有限,通常排至大气的气体中还含有很多油气,对环境造成了污染。而且很多情况下这种排气又经过机舱风机带入机舱,使整个机舱都充满了油气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油雾箱由于高温而对油雾中的油气无法正常冷凝的缺陷,提供一种冷凝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冷凝装置,其特点在于,所述冷凝装置包括冷凝箱、冷凝盘管和透气管道,所述冷凝箱为一长方体结构,所述冷凝箱包括一箱体和一盖板,所述盖板的一个侧边活动连接于所述箱体;
所述冷凝盘管位于所述冷凝箱内,所述冷凝盘管的内部装设有冷凝液,所述冷凝盘管的进液管口和出液管口穿过所述冷凝箱的侧壁,所述冷凝盘管用于对所述冷凝箱内的油雾进行冷却;
所述透气管道位于所述冷凝箱内,所述透气管道包括至少一条透气入口管和至少一条透气出口管,所述油雾从所述透气入口管进入所述冷凝箱,冷凝处理后的所述油雾从所述透气出口管排出,所述透气入口管的一端朝向所述冷凝盘管并靠近所述冷凝箱的顶部,所述透气入口管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冷凝箱的底部,所述透气出口管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冷凝箱的一侧壁顶部,所述透气出口管的另一端开口朝向所述冷凝箱的底部;
所述冷凝装置还包括一泄放阀,所述泄放阀位于所述冷凝箱的底部,用于排放所述冷凝箱内的凝结油,所述泄放阀为一浮球截止阀,所述冷凝箱的底部的凝结油的高度达到使浮球所受的浮力大于其重力时所述泄放阀开启。
所述冷凝箱设置为具有盖板的长方体结构可以随意进行开合,方便工作人员检查和维修内部的相关部件,并清理箱子里面的油污;透气管道的开口位置的设置方式,可以使油雾更多的接触冷凝盘管,使油雾在短时间内快速充分降温,使油雾中的油气快速液化;浮球截止阀可在冷凝油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开启,泄放冷凝油,在未开启时冷凝油也起到了密封的作用,空气无法从泄放阀处流出。
较佳地,所述箱体的一侧壁的外表面处安装有基座,所述基座用于将所述冷凝装置固定于烟囱的内侧壁处。所述箱体的侧面设置了基座,可以使安装该冷凝装置时合理的利用烟囱的垂直空间,方便将所述冷凝箱安装在烟囱的内侧壁上。
较佳地,所述冷凝液为水或氟利昂。
较佳地,所述透气管道为鹅颈弯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928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