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桩基承载力的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89879.1 | 申请日: | 2019-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789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刘正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方实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海***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桩基 承载力 测试 方法 | ||
1.一种桩基承载力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在基桩(1)周围打下多根以基桩(1)中心呈放射性依次向外的锚桩,多根锚桩以所述基桩(1)为中心呈中心对称分为多组锚桩;
步骤二:通过锚桩与基桩(1)之间的间距由近至远依次分为内圈锚桩(2)、中圈锚桩(3)和外圈锚桩(4);
步骤三:在基桩(1)上搭设连接于外圈锚桩(4)的一级反力架(5),并在基桩(1)和一级反力架(5)之间设置一级千斤顶(8);
步骤四:在一级反力架(5)的顶部搭设连接于中圈锚桩(3)的二级反力架(6),并在一级反力架(5)和二级反力架(6)之间设置二级千斤顶(9);
步骤五:在二级反力架(6)的顶部搭设连接于外圈锚桩(4)的三级反力架(7),并在二级反力架(6)和三级反力架(7)之间设置三级千斤顶(10);
步骤六:三级千斤顶(10)分级加载,并定时获取桩顶的沉降量;
步骤七:二级千斤顶(9)分级加载,并定时获取桩顶的沉降量;
步骤八:一级千斤顶(8)分级加载,并定时获取桩顶的沉降量,直至达到试验所规定载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基承载力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反力架(5)上端搭设供二级千斤顶(9)放置的下安装平台,所述二级反力架(6)上端搭设供三级千斤顶(10)放置的上安装平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基承载力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六中三级千斤顶(10)的分级加载采用15级加载,2级起步加载,加载至10级后停止加载;步骤七中二级千斤顶(9)的分级加载采用15级加载,5级起步加载,加载至11级后停止加载;步骤八中一级千斤顶(8)的分级加载采用15级加载,8级起步加载,加载至12级后停止加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基承载力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基桩(1)和内圈锚桩(2)之间的间距不小于5倍的基桩(1)桩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桩基承载力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反力架(5)均包括竖直设置于基桩(1)上的一级立柱(51)、水平固定于一级立柱(51)下侧且设置于外圈锚桩(4)上侧的若干一级横梁(52)以及上端铰接于一级立柱(51)下端分别连接于外圈锚桩(4)上端的若干一级拉杆(53);所述二级反力架(6)包括竖直设置于一级立柱(51)上方的二级立柱(61)、水平固定于一级立柱(51)下侧且设置于中圈锚桩(3)上侧的若干二级横梁(62)以及上铰接于二级立柱(61)下端分别连接于中圈锚桩(3)上端的若干二级拉杆(63);所述三级反力架(7)包括竖直设置于二级立柱(61)上方的三级立柱(71)、水平固定于一级立柱(51)下侧且设置于内圈锚桩(2)上侧的若干三级横梁(72)以及上端铰接于三级立柱(71)下端连接于内圈锚桩(2)上端的若干三级拉杆(73);
其中,一级千斤顶(8)设置于基桩(1)和一级立柱(51)之间,二级千斤顶(9)设置于一级立柱(51)和二级立柱(61)之间, 三级千斤顶(10)在二级立柱(61)和三级立柱(71)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桩基承载力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锚桩(2)、中圈锚桩(3)和外圈锚桩(4)至少为三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桩基承载力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立柱(51)、二级立柱(61)和三级立柱(71)的截面依次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桩基承载力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横梁(52)、二级横梁(62)和三级横梁(72)在周向上相错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方实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方实工程检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8987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