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备张力椅背的椅子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87465.5 | 申请日: | 2019-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332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5 |
发明(设计)人: | 金炯得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河精工有限公司;大河切尔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C7/46 | 分类号: | A47C7/4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邓毅;黄纶伟 |
地址: | 韩国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备 张力 椅背 椅子 | ||
具备张力椅背的椅子,包括张力部,张力部包括:转动支架,其包括一端通过第一铰链轴而可转动地铰链连接到设于椅背的第一铰链支架、另一端通过第二铰链轴而可转动地铰链连接到设于后方支架的第二铰链支架的一对转动连杆及以连接一对转动连杆之间的方式一体地形成并朝向后方支架突出形成的工作突起;线圈弹性弹簧,其轴插入到第一铰链轴及第二铰链轴中的至少任一个,随着转动支架的旋转而提供弹性施加压力,以使椅背的下侧向前方移动;及档位调节拨盘,其以内侧端部与转动支架的工作突起相对的方式可旋转地设置在后方支架上,在内侧端部以圆形排列方式形成有多档凸起部,由此随着旋转角度的变化,使得多档凸起部中的任一个择一地与工作突起相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张力椅背的椅子(A chair including a backrest withtension),更具体地,涉及在使用者就座时能够使得椅背紧贴到使用者的背部的具备张力椅背的椅子。
背景技术
一般的椅子包括托住使用者的臀部的座位部、支承上述座位部的腿、设于上述座位部的后侧而托住使用者的背的靠背、将上述座位部、腿、靠背有机地连接而支承的框架。
另一方面,在使用者就座在椅子上时,通过使椅背部良好地紧贴于使用者的背部而提高就座感,而以往的椅子为如下结构:在就座者将椅背部向后加压时,与椅背部结合的框架通过框架自身的弹性而实现紧贴。
但是,在上述的以往的椅子的情况下,在使用者就座于椅子时,将椅背部紧贴到使用者的背部时被受限。
另外,由于每个使用者的身体结构不同,因此需要一种考虑这些因素而在使用者就座时能够顺利地将椅背紧贴到使用者的背部的结构。
韩国授权专利第10-0791451号(授权日期2007年12月27日)
发明内容
所要解决的课题
为了解决上述以往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具备张力椅背的椅子:在使用者就座时,能够使椅背可紧贴到使用者的背部,特别地,能够逐档地调节张力的程度。
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课题,本发明的具备张力椅背的椅子,其包括:后方支架,其一侧被支承于座板,另一侧向椅背的后方隔开延伸;支承部,其设于上述椅背的上侧与上述后方支架之间而支承上述椅背;及张力部,其在上述椅背的下侧提供施加压力,以使上述椅背的下侧向前方移动,该具备张力椅背的椅子的特征在于,上述张力部包括:转动部,其分别铰链连接到上述椅背的下侧和上述后方支架,并包括朝向上述后方支架而突出形成的工作突起;弹性部,其提供弹性施加压力,以使上述椅背的下侧向前方移动;及档位调节部,其以内侧端部与上述转动部的工作突起相对的方式可旋转地设置在上述后方支架上,并在上述内侧端部以圆形排列方式来形成有突出高度彼此不同的多档凸起部。
优选地,可以为,上述转动部包括转动支架,该转动支架包括:一对转动连杆,它们的一端通过第一铰链轴而可转动地铰链连接到设于上述椅背的第一铰链支架,另一端通过第二铰链轴而可转动地铰链连接到设于上述后方支架的第二铰链支架;及工作突起,其以连接上述一对转动连杆之间的方式一体地形成,并朝向上述后方支架突出地形成,该转动支架根据上述椅背相对于上述后方支架的间隔而以第一铰链轴及第二铰链轴为基准进行转动。
优选地,可以为,上述弹性部包括线圈弹性弹簧,该线圈弹性弹簧以轴插入的方式插入到第一铰链轴及第二铰链轴中的至少任一个铰链轴,并随着上述转动支架的旋转而提供弹性的施加压力,以使上述椅背的下侧向前方移动。
优选地,可以为,上述档位调节部包括档位调节拨盘,该档位调节拨盘以内侧端部与上述转动支架的工作突起相对的方式可旋转地设置在上述后方支架上,并在上述内侧端部以圆形排列方式形成有突出高度彼此不同的多档凸起部,由此随着旋转角度的变化,使得上述多档凸起部中的任一个凸起部择一地与上述工作突起相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河精工有限公司;大河切尔斯有限公司,未经大河精工有限公司;大河切尔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874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