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9-位哌嗪磺酰胺-10-羟基喜树碱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抗肿瘤中的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86042.1 | 申请日: | 2019-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899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刘映前;陈海乐;杨程杰;雷蒙·科布拉·劳威;李虎;高建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91/22 | 分类号: | C07D491/22;A61P35/00;A61K31/47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0000 甘肃省兰***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位哌嗪磺酰胺 10 羟基 喜树碱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肿瘤 中的 用途 | ||
本发明涉及式(I)所示的一种新的9‑位哌嗪磺酰胺‑10‑羟基喜树碱类化合物,以及这种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其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用途。该化合物化学通式如结构式(I)。式(I)中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是以10‑羟基喜树碱为反应原料,通过曼尼希反应,与多种不同取代磺酰哌嗪和多聚甲醛在1,4‑二氧六环的溶液中发生反应得到。经细胞毒活性测试证明,本发明所述的该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细胞毒活性,且所有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高于临床对照药物伊立替康,可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物。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原料廉价易得,产品纯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9-位哌嗪磺酰胺-10-羟基喜树碱类化合物,以及这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其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用途。属于医药领域。
背景技术
喜树碱(Camptothecin,简称CPT)是一种可用于治疗结肠癌、卵巢癌、肝癌、骨癌及白血病的喹啉类生物碱,由美国化学家WallM.E和WaniM.C于1966年从我国珙桐科植物喜树中提取分离得到(J.Am.Chem.Soc.1966,88,3888-3890)。喜树碱可作用于细胞分裂S期,通过与DNA和Topo I形成较为稳定的三元复合物,使得DNA复制和转录受阻,从而导致细胞死亡(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1980,255:5560-5565)。未经修饰的天然喜树碱作为抗肿瘤药物用于临床时,不仅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如呕吐、骨髓抑制和腹泻等,还会因为较差的水溶性而降低其生物利用度(Current Medicinal Chemistry-AnticancerAgents,2005,5(1):1-13.)。为此,众多科研工作者致力于降低喜树碱毒副作用和提高其水溶性。喜树碱-抗肿瘤构效关系研究(SAR研究)表明,喜树碱10-羟基不仅可以增强其水溶性,还能提高其抗肿瘤活性。同时,喜树碱9位的修饰对于喜树碱抗肿瘤活性提高尤为重要,多个9位修饰喜树碱衍生药物已被FDA批准上市或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如拓扑替康、9-氨基喜树碱、9-硝基喜树碱等(Current Pharmaceutical Design,2008,14,1078-1097)。文献报道表明,曼尼希反应在药物化学的活性先导分子设计领域中运用极为广泛,是药物结构修饰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修饰策略,特别是在抗肿瘤药物设计中常常被使用(J.Med.Chem.,1998,41,4012–4020)。因此,通过曼尼希反应保持喜树碱10位羟基结构,在喜树碱9位引入能够增强抗肿瘤活性的官能团是一种很好的修饰方式。同时,本课题组在前期的工作中发现,在喜树碱7位引入磺酰哌嗪能够很好的提高喜树碱的抗肿瘤活性(Bioorganic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2017,27,1750–1753)。所以,运用活性片段拼接的策略将磺酰哌嗪结构引入喜树碱9位,很可能产生具有较强抗肿瘤活性的喜树碱衍生物。
据此,在喜树碱-抗肿瘤的构效关系的启发下,通过曼尼希反应在喜树碱9位引入磺酰哌嗪的结构,本发明制备了一系列9-位哌嗪磺酰胺-10-羟基喜树碱类化合物,希望通过在喜树碱10位保留羟基的同时,在9位引入磺酰哌嗪结构,从而增加喜树碱水溶性和与Topo I的结合能力,得到活性更高、毒性更低的喜树碱衍生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喜树碱类化合物,同时提供这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用途。
本发明所述的喜树碱类化合物是指具有如下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
其中(I)式中R是苯基、4-甲基苯基、4-氟苯基、4-甲氧基苯基、4-乙基苯基、3-哌啶基、苄基、2,4-二硝基苯基、2,4-二氟苯基、2-萘基、4-异丙基苯基、2-噻吩基。
本发明所述的喜树碱类化合物制备方法按如下化学反应式1进行:
反应式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大学,未经兰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860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