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柚皮果胶的提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83590.9 | 申请日: | 2019-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285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谢勇;陈倩倩;林学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B37/06 | 分类号: | C08B37/06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350001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果胶 柚皮果胶 方法提取 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果冻 沉淀果胶 复合酶解 快速冷却 理化性质 滤液真空 水果软糖 提取条件 柚子果皮 辅助法 前处理 提取液 得率 浸提 能耗 微波 浓缩 保留 污染 应用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柚皮果胶的提取方法,包括柚子果皮前处理、微波‑复合酶解辅助法浸提、提取液离心、滤液真空浓缩、快速冷却、沉淀果胶等步骤,果胶得率超过30%,提取率高于以往柚皮果胶提取方法,并且操作简单便捷,同时本发明方法提取的果胶各项理化性质均优于传统酸提法提取的果胶,其提取条件温和,能耗低,带来的污染少,极大的保留了柚皮果胶的性质,减少破坏。与此同时本发明方法提取的果胶制作出的果冻与水果软糖外观和口感都比传统酸提法提取的果胶好,更适合应用于食品工业生产中,并推广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生产提取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柚皮果胶的提取方法。
背景技术
天然果胶类物质是一种亲水性植物胶,常常存在于高等植物的根、茎、叶及果实中,是从植物组织细胞壁中提取的一种天然多糖类高分子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5H10O5,为白色至黄褐色粉末。1824年,法国药剂师Bracennot首次从胡萝卜提取得到,并将其命名为“pectin”,其相对分子质量在1万-40万。
随着功能性多糖的开发研究,果胶作为人类第七大营养素中可溶性膳食纤维,越来越受到重视,果胶的需求量呈高速增长趋势,应用越来越广泛。有关资料表明:全世界果胶的年需求量在2万吨左右,其中中国每年消耗的果胶就高达2000多吨,由于我国生产出的果胶性质较差,故其中80%都要依靠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并且随着化妆品、纺织业、保健食品和医疗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国果胶的需求量以15%的年增长量持续增大,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其需求量呈现高速增长趋势。果胶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在我国还处在开发阶段,生产的果胶品质不如国外进口,并且尚未形成工业化、规模化生产,而进口果胶的价格远远高于国产果胶,众多企业期盼我国能提取开发出质量上乘的果胶。
柚子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柚子资源总量丰富,柚子皮约占整个柚子质量的30%,经人们食用或加工后,如果将柚子皮直接丢弃,不仅浪费资源而且对环境造成污染,没有对柚皮进行很好的综合利用。柚皮中的果胶含量较多,因此,对废弃柚皮中果胶的提取研究与开发,摸索出切实可行的果胶生产工艺,可为果胶在相关加工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柚皮果胶提取方法近些年来研究逐渐增多,当前,国内外提取柚皮果胶常用的提取方法主要有酸提法(所用的酸通常为盐酸、硫酸和磷酸等)、超声波辅助提取法、酶解法(所用的酶通常为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酸酶、木瓜蛋白酶等)、微波法、螯合剂法(草酸铵提取法)、微生物法、连续逆流萃取法等。上述几种方法在工业生产中的得到广泛应用的有酸法、碱法和酶法,其中以酸提法最为普遍,其他方法由于成本过高或是提取效果不理想,尚未得到普及使用,大多处于实验探索研究阶段。
有鉴于此,探索一种提取柚皮果胶的高效率方法,与传统酸提法进行性质差异比较,选择适宜的提取技术用于柚皮果胶的提取,并推广用于工业化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柚皮果胶的提取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柚皮果胶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柚子果皮前处理:将新鲜柚皮洗净、切成小颗粒,因果胶酶对果胶有一定的分解作用,所以要对柚子果皮进行灭酶处理,将其放入沸水中加热10min以上,再用沸水漂洗两到三次,将柚子果皮中的色素、苦味和糖分以及一些可溶性非胶类物质去除,直至水呈无色或浅色为止,将漂洗后的柚子果皮放置于60℃烘箱中干燥,然后用万能粉碎机粉碎,过100目筛,将筛好的柚子皮粉末放入保鲜袋中保存备用;
(2)微波-复合酶解辅助法浸提:准确称取柚皮粉末置于锥形瓶或烧杯中,加入蒸馏水,以盐酸调节PH至1.5,放入微波炉中作用,冷却至室温后调节PH,加入一定比例的纤维素酶和木瓜蛋白酶,置于恒温水浴锅中酶解2h,然后100℃下水浴加热5min,使纤维素酶和木瓜蛋白酶失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中医药大学,未经福建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835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