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间混作提高玉米青枯病抗性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83356.6 | 申请日: | 2019-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170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李鸿萍;李潮海;王群;赵亚丽;孙启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22/20 | 分类号: | A01G22/20 |
代理公司: |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 代理人: | 张志军;张真真 |
地址: | 45000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青枯病 丰产性 抗性 搭配种植 播种 混作 玉米 杂交种 种植 抗病性 玉米杂交种 空间分布 玉米品种 重要意义 等行距 蜡熟期 蒙头水 总株数 高抗 减灾 熟期 行比 间作 发病率 调查 群体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通过间混作提高玉米青枯病抗性的方法。选择丰产性好易感青枯病和丰产性稍差对青枯病高抗的两类玉米杂交种。从这两类中选择熟期、株高、品质、种植密度等均相近的两个杂交种,播种时对这两个品种安排一定的空间分布搭配种植,即隔穴种植或1:1行比间作种植,播种密度为两品种适宜的密度,60cm等行距,于当地最佳时期进行播种,播后浇蒙头水保证苗齐。于蜡熟期,逐株逐品种调查青枯病病株数及调查总株数,并计算发病率。本发明根据不同玉米品种在丰产性和青枯病抗性方面的差异,进行品种的合理搭配种植,兼顾了群体的丰产性和抗病性,对玉米减灾稳产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过间混作提高玉米青枯病抗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其生产关乎我国粮食安全。青枯病是玉米生产常发病害。玉米青枯病发病受环境影响极大,在乳熟期遇到雨后猛晴天气,病害将快速流行。一旦发生将严重影响植株正常生长,进而阻碍物质在植株体内的运输。因此,玉米灌浆期青枯病的发生,直接使籽粒灌浆的源头切断,严重影响籽粒灌浆,最终籽粒干瘪,果穗千粒重降低,严重时可减产30%以上。
青枯病属土传病害,由于发生主要受气候影响,发生流行快,药物防治非常困难。为此,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玉米栽培团队,通过多年试验,提出了一种利用抗性不同的品种进行间混作种植提高群体抗青枯病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针对青枯病防治困难问题,青枯病属土传病害,但其发生受环境因素影响很大,一些丰产性好的品种在高温高湿年份易受青枯病危害,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间混作提高玉米青枯病抗性的方法,保持该品种的丰产性的同时减少青枯病的危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通过间混作提高玉米青枯病抗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品种筛选,根据不同品种对青枯病抗性的鉴定试验,或根据品种推广生产实践检验结果,筛选出两类品种:一是丰产性好,但青枯病抗性较差(青枯病流行年份易遭受青枯病危害)的玉米杂交种A;二是丰产性稍差,但青枯病抗性强(无论在正常年份或青枯病大爆发年份均不易被青枯病致病菌所侵染)的玉米杂交种B。其次,将筛选出的A类和B类品种,在熟期、株高、适宜密度、品质等方面存在的相似性或一致性好时进行组合搭配,一般两个品种搭配成一组进行播种。
(2)种植方式:对搭配好的一组玉米杂交种进行混作或1:1行比间作的空间分布种植(如图2和图3所示)。播种前对该组玉米杂交种的两个品种分别进行普通包衣处理,可将A品种包衣为红色,B品种包衣为蓝色,反之亦然,以有效区分便于播种。播种密度为两品种的适宜密度,一般为4500~5500株/亩。播种行距为60cm等行距。播种时期为当地玉米播种的最佳时期,黄淮海地区的夏播玉米,一般播种时间为每年的6月上旬。混作播种时,隔穴种植,即一株A品种一株B品种;1:1间作播种时,即1行A品种1行B品种,如附图1所示。
(3)田间管理:根据播种玉米区域的生产情况,参照当地一般生产田标准进行管理。播后浇蒙头水,确保出苗整齐。播种时施入种肥或5片叶时施肥,大喇叭口期追肥。根据土壤墒情适时浇水,苗期适当干旱可蹲苗壮苗,花期、灌浆期对雨水比较敏感,需适时浇水。
(4)青枯病病害调查:青枯病病害调查时期为玉米乳熟后期。逐株调查各品种的发病情况。确定发生青枯病的病症为,叶片和苞叶失绿呈水烫状,果穗下垂,穗柄变软变褐,茎基部变褐甚至腐烂,手捏变软,此即为青枯病株。调查总株数,发病株数,计算发病株率。同一批次试验一天调查结束。发病株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农业大学,未经河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833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玉米大豆秸秆全量还田的间轮作种植方法
- 下一篇:再育水稻的种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