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刷及吸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83200.8 | 申请日: | 2019-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856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朱晓军;闵飞;欧阳酥;郭怡隽;殷雪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L5/12 | 分类号: | A47L5/12;A47L9/00;A47L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佟林松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尘器 | ||
本发明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地刷及吸尘器,该地刷包括:壳体,包括底座和活动盖板,底座和活动盖板之间限定出吸尘腔;活动盖板的前端与底座之间形成吸尘口;端盖,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侧面一端;滚刷,设置于所述吸尘腔内,滚刷的一端与所述端盖连接,驱动机构,设置在壳体上且与活动盖板连接,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活动盖板运动从而调节吸尘口的大小;拆装机构,设置在壳体上,且能够将端盖和滚刷沿轴向与壳体分离。该地刷一方面可避免滚刷的多步骤拆装,达到了结构简单、拆装方便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驱动机构调节活动盖板与底座之间吸尘口的大小,使地刷能够吸取不同颗粒度大小的杂物,提高地刷的适用范围,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家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刷及吸尘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清洁设备,如扫地机、吸尘器等,在扫地机、吸尘器中的地刷内设计有滚刷,在滚刷使一段时间后,地刷和滚刷上粘附很多灰尘,此时需要对滚刷进行更换或清洗,但是目前滚刷的拆卸步骤过于复杂,且容易弄脏用户的手,用户体验较差。
此外,如图1和图2所示,目前吸尘器配置的地刷大部分为电动地刷地刷’,电动地刷地刷’通常在前端的底部开设有缺口101’,电动地刷地刷’在地板、地毯两种场景下吸取灰尘和杂物时,细小的灰尘和杂物能够通过缺口101’进入吸尘器内。现有的电动地刷地刷’虽然能够达到吸取细小灰尘和杂物的目的,但是,由于电动地刷地刷’上的缺口101’较小,电动地刷地刷’吸取较大颗粒的杂物(如甜甜圈)的效果并不理想,例如,当电动地刷地刷’接触到较大颗粒的杂物如甜甜圈时,较大颗粒的杂物会被电动地刷地刷’推着前移而不能被吸入吸尘器的尘腔内。
为了使电动地刷地刷’能够吸取较大颗粒的杂物,设计人员往往将电动地刷地刷’的底部缺口101’加大加宽,以此使较大颗粒的杂物能够通过缺口101’被顺利地吸入吸尘器的尘腔内,但是,将缺口101’加大加宽则会降低电动地刷地刷’上缺口101’处的真空度,导致电动地刷地刷’的吸力降低,降低了电动地刷地刷’的吸尘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刷及吸尘器,提供了一种方便拆装、能够灵活调节吸尘口的地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地刷,该地刷包括:
壳体,包括底座和活动盖板,所述底座和活动盖板之间限定出吸尘腔;所述活动盖板的前端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吸尘口;
端盖,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侧面一端;
滚刷,设置于所述吸尘腔内,所述滚刷的一端与所述端盖连接;
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设置在壳体上且与活动盖板连接,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活动盖板运动从而调节吸尘口的大小;
拆装机构,拆装机构设置在壳体上,并且拆装机构能够将端盖和滚刷沿轴向与壳体分离。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吸尘器,包括如上所述的地刷。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在地刷中设置拆装机构和驱动机构,一方面可避免滚刷的多步骤拆装,达到了结构简单、拆装方便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驱动机构调节活动盖板与底座之间吸尘口的大小,从而使地刷能够根据杂物的颗粒大小对吸尘口的大小进行灵活调节,使地刷能够吸取不同颗粒度大小的杂物,提高地刷的适用范围,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优选地,地刷还包括拆装机构,包括促发件和锁止件,锁止件可活动的设置于壳体的一端,锁止件响应于促发件的动作在释放位置和紧固位置之间可切换;
锁止件在紧固位置将端盖固定于壳体的一端;
锁止件在释放位置解锁端盖使端盖和滚刷能够沿轴向与壳体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832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吸尘器用地刷及吸尘器
- 下一篇:无线传感器设备统一配置与校准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