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开裂保温聚乙烯输水管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82021.2 | 申请日: | 2019-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883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刘芳伊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富思通管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06 | 分类号: | C08L23/06;C08K7/26;C08K9/06;C08K9/04;C08K3/22;C08K3/26;C08K7/10;C08K1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乙烯 防开裂 输水管 保温 着色剂 聚乙烯树脂 混合料 混料机 润滑剂 阻燃剂 母料 添加剂 高分子材料技术 抗开裂性能 防冻性能 挤出成型 挤出造粒 重量份 称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开裂保温聚乙烯输水管,属于建筑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按重量份数计,依次称取:50~60份聚乙烯树脂,2~3份着色剂,7~15份阻燃剂,2~3份润滑剂,20~40份添加剂,将聚乙烯树脂与着色剂混合于混料机中,并混料机中加入阻燃剂,润滑剂和添加剂,于温度为70~110℃,转速为800~1000r/min的条件下,搅拌混合后,得混合料,将混合料挤出造粒,得母料,将母料挤出成型,得防开裂保温聚乙烯输水管。本发明所得防开裂保温聚乙烯输水管具有优异的防冻性能和抗开裂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开裂保温聚乙烯输水管,属于建筑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管材市场,塑料管道正在稳步发展,PE管、PP-R管、UPVC管都占有一席之地,其中PE管强劲的发展势头最为令人瞩目。PE管的使用领域广泛。其中给水管和燃气管是其两个最大的应用市场。
PE树脂,是由单体乙烯聚合而成,由于在聚合时因压力、温度等聚合反应条件不同,可得出不同密度的树脂,因而又有高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之分。在加工不同类型PE管材时,根据其应用条件的不同,选用树脂牌号的不同,同时对挤出机和模具的要求也有所不同。用于燃气管和给水管的材料主要是PE80和PE100。
给水用PE管材是传统的钢铁管材、聚氯乙烯饮用水管的换代产品。给水管必须承受一定的压力,通常要选用分子量大、机械性能较好的PE树脂,如HDPE树脂。LDPE树脂的拉伸强度低,耐压差,刚性差,成型加工时尺寸稳定性差,并且连接困难,不适宜作为给水压力管的材料。但由于其卫生指标较高,LDPE特别是LLDPE树脂已成为生产饮用水管的常用材料。因此除要求PE管材有较高的力学性能,优良的卷曲性和柔性,还要考虑耐环境应力开裂(ESCR)性能。实验和应用表明,PE是对环境应力开裂极为敏感的材料。PE管材的破坏大多数是由于管材在承受长期内压力情况下发生裂纹造成的,它直接影响着管材的使用寿命。无论PE本身还是塑料管制作过程中引起的任何变化,都会通过管材ESCR性能的改变反映出来。因此,ESCR性能是评定塑料管材使用寿命的一项重要指标。PE管材在长期负荷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后会出现应力开裂现象,并会导致管材破裂。有研究者研究了一种聚乙烯发泡保温管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输水管道保温性能差、抗冲击能力差的问题,这种聚乙烯发泡保温管为三层结构,外层为保护层,中间层为保温层,内层为输水管,保温层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乙烯发泡料50~100重量份,AC发泡剂0.1~0.6重量份,发泡调节剂0.1~0.6重量份,保温管采用输水内层、保温层和外保护层三位一体的结构,保温性能更好,且内层可抗菌,不会对流体产生污染,保温层通过聚乙烯发泡料、AC发泡剂、ACR发泡调节剂进行发泡而成,AC发泡剂和ACR发泡调节剂通过物理共混的方法引入聚乙烯中,使得制品表面光洁、抗冲击效果好,外保护层为通信级电缆料,具有较强的抗老化、抗紫外线的性能。但是目前传统的聚乙烯输水管还存在保温性能、抗开裂性能不佳的问题,因此还需对其进行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传统聚乙烯输水管保温性能、抗开裂性能不佳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防开裂保温聚乙烯输水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开裂保温聚乙烯输水管,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50~60份聚乙烯树脂,2~3份着色剂,7~15份阻燃剂,2~3份润滑剂,20~40份添加剂;
所述添加剂的制备方法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富思通管道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富思通管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820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