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岩溶参数综合评价裂缝—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80892.0 | 申请日: | 2019-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796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赵永刚;谭成仟;赖生华;王俊奇;宋立军;王政杰;李磊;杨路颜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9/00 | 分类号: | E21B49/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贺建斌 |
地址: | 710065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岩溶 参数 综合 评价 裂缝 孔洞 碳酸盐 岩储层 方法 | ||
1.一种基于岩溶参数综合评价裂缝—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利用钻井、测井、录井、岩心和铸体薄片资料,以碳酸盐岩的宏观和微观组构特征为基础,建立裂缝—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概念模式,识别裂缝—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
第二步,制定适用的裂缝—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对单井储层进行半定量—定性划分与评价;
裂缝—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单井评价依据单井沉积微相划分、储层物性、测井解释成果、录井油气显示及试油成果、单井裂缝和溶洞统计资料,并结合岩心压汞分析资料和铸体薄片图像分析资料,建立适用的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对单井储层进行半定量—定性划分和评价,具体划分为四级,即Ⅰ类储层、Ⅱ类储层、Ⅲ类储层、Ⅳ类储层,分别表示好储层、较好储层、中等储层、差或非储层;
第三步,通过古构造应力场分析,开展碳酸盐岩裂缝评价与预测,得到储层评价的关键裂缝参数;
先选择裂缝—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关键反射层,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古构造应力场模拟分析,得到碳酸盐岩储层评价的构造背景及裂缝评价预测的基础;基于岩体强度理论,进行裂缝评价预测,采用Mohr—coulomb准则作为判断岩石破裂的依据,根据Mohr强度理论,计算裂缝参数,综合古构造应力场模拟分析结果及岩体裂缝参数分布特征,开展关键反射层碳酸盐岩裂缝的评价预测;
第四步,表征垂向岩溶率、岩溶强度两个岩溶参数,计算得到储层评价的关键岩溶参数;
(1)垂向岩溶率:垂向岩溶率是指单井储层中岩溶段的厚度与储层总厚度的百分比,垂向岩溶率σ的表达式为:
σ=Hv/Hl×100% (1)
公式(1)中:Hv为岩溶段厚度(m),是指原始缝洞率大于零的层段总厚度;Hl为储层总厚度(m),是指取心段的总厚度;
垂向岩溶率σ指示单井纵向剖面中岩溶段发育的相对厚度规模,从一个侧面反映碳酸盐岩储层岩溶作用的强弱程度;
(2)岩溶强度:岩溶强度是指单井平均原始缝洞率与岩溶段厚度的乘积,再除以储层总厚度,岩溶强度T的表达式为:
T=Φ原始×Hv/Hl (2)
公式(2)中:Φ原始为平均原始缝洞率(%);Hv为岩溶段厚度(m),是指原始缝洞率大于零的层段总厚度;Hl为储层总厚度(m),是指取心段的总厚度;
岩溶强度T是表征碳酸盐岩溶蚀强弱的一个综合指标,岩溶强度不仅反映岩溶段的相对厚度,而且反映岩溶作用形成的缝洞的多少,比较全面地反映岩溶作用的强弱程度;
第五步,综合沉积微相类型、关键裂缝参数和关键岩溶参数,利用“叠合概率评价法”进行多因素储层发育概率评价;
第六步,在裂缝评价预测平面图约束下,单井储层评价成果与储层发育概率评价成果结合,实现平面上的储层评价与预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岩溶参数综合评价裂缝—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五步中“叠合概率评价法”属于定量化储层评价方法,即把影响裂缝—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的沉积微相类型、裂缝参数、垂向岩溶率、岩溶强度四个关键性因素看成是相互独立的,每种因素发育程度的高低以0~1之间的概率值来表示,每张单因素平面评价图都转换成一张概率值平面分布图,最后把若干个单因素概率值平面图叠加相乘即得到一张多因素叠合概率值平面图,即储层发育概率图,其中的概率高值区就是储层发育的较好区域,相对地,概率低值区就是储层发育较差的区域,能把储层的地质评价定量化,而且最终评价图上只有一种线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岩溶参数综合评价裂缝—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六步以储层发育概率图为主,在裂缝评价预测平面图约束下,通过单井储层分类评价表和单井的Ⅰ类+Ⅱ类储层厚度比例排队顺序共同校验下,考虑岩溶发育程度,分别确定Ⅰ类储层区、Ⅱ类储层区、Ⅲ类储层区、Ⅳ类储层区的概率值区间,得到储层平面评价预测图,根据该图描述各类储层区所在位置,完成裂缝—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在平面上的评价与预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石油大学,未经西安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8089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