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管拱桥拱上钢箱混凝土排架墩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80706.3 | 申请日: | 2019-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441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曹广银;苏桂杰;李荣;朱耘龙;谭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五局集团机械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1D19/00;E01D4/00 |
代理公司: | 贵州派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50003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管 拱桥 拱上钢箱 混凝土 排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管拱桥拱上钢箱混凝土排架墩及施工方法。排架墩结构包括钢箱壁板、空心薄壁钢筋混凝土柱、内腔钢壁板、K撑、顶帽,其中K撑、顶帽分别单独预制后,在长线法整体预拼平台上,将先装部分钢箱壁板、空心薄壁钢筋混凝土柱的钢筋、内腔钢壁板、K撑、顶帽等作为整体进行倒卧预拼,再分节段进行吊装,在桥位处完成节段钢筋连接、焊接后装部分钢箱壁板,并浇筑钢箱内补偿收缩混凝土,完成排架墩施工。本发明采用钢箱混凝土排架墩结构,最大程度地实现了拱上排架墩的预制生产,不需在高空支立模板系统,减少了高空作业量,降低了安全风险,提高了施工效率,保证了排架墩施工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桥梁工程施工领域,涉及一种钢管混凝土拱桥拱上排架墩的构造及施工方法,具体是一种钢管拱桥拱上钢箱混凝土排架墩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是在山区跨越大江、大河或深谷时常用的桥梁型式。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主要分为墩台基础、主拱、横向联系、拱上建筑等4个组成部分,其中拱上建筑又包含拱上排架墩和拱上预制梁。拱上排架墩的型式主要有钢管混凝土柱和空心薄壁混凝土柱,钢管混凝土柱可设置为格构式,混凝土柱内部还可设置型钢劲性骨架。
对于重载铁路桥梁,由于活载大,对行车稳定性的要求高,一般采用刚度较大的空心薄壁混凝土柱,并在左、右幅立柱之间设置“K”字型支撑。为保证结构的整体性,混凝土柱一般采用高空现浇的方式施工,在高空搭设支模架系统,绑扎混凝土柱钢筋,并分节段浇筑混凝土;K撑则可采用预制吊装的方式施工。在高空搭设支模架,不仅施工作业环境差、施工工序繁杂、施工效率低,而且安全风险极高,易由于模板封闭不严密引起混凝土漏浆,对桥下环境造成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钢管拱桥拱上钢箱混凝土排架墩及施工方法,将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拱上排架墩设计为钢箱混凝土柱,不需要在高空搭设支模架系统,并将墩柱的钢筋、钢箱壁板和K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节段预制吊装,最大程度地实现拱上排架墩的预制生产,提高排架墩施工效率,保证高空混凝土施工质量,降低高空作业安全风险。
为解决以上所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钢管拱桥拱上钢箱混凝土排架墩,包括钢箱壁板、空心薄壁钢筋混凝土柱、内腔钢壁板、K撑、顶帽,所述钢箱壁板和内腔钢壁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设置剪力钉,所述K撑内部设置劲性骨架,劲性骨架的端部设置定位框,所述顶帽上设置预埋吊耳,并预留混凝土灌注孔。
优选的,排架墩底部设置有钢箱墩座,空心薄壁钢筋混凝土柱中的主筋与钢箱墩座内的加劲肋板连接,钢箱墩座与主拱肋连接。
一种钢管拱桥拱上钢箱混凝土排架墩施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一,以K撑的横梁顶面作为节段分界线,对排架墩进行分段划分,将排架墩划分为底节、中间节和顶节,顶帽划入顶节;
步骤二,在预拼场内设置K撑和顶帽的预制台座,K撑和顶帽分别倒卧预制后,在存梁区存放;
步骤三,搭设长线法整体预拼平台,将先装部分钢箱壁板、空心薄壁钢筋混凝土柱的钢筋、内腔钢壁板、K撑、顶帽作为整体进行倒卧预拼,预拼完成后分解为单个节段,分别存放;
步骤四,将单个排架墩节段转运至起吊区,在K撑的横梁上设置吊装吊耳,在K撑的斜杆上设置翻身吊耳,利用缆索式起重机进行翻身起吊,完成翻身后拆除翻身吊耳,将排架墩节段吊运至桥位处;
步骤五,排架墩底节吊运至桥位后,调整姿态、位置和标高,将底节定位框及竖向主筋与钢箱墩座内的加劲板对应焊接连接,完成并检查合格后,焊接底节的后装部分钢箱壁板,浇筑钢箱内补偿收缩混凝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五局集团机械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五局集团机械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807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