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紧固件的成角度安装的导引工具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175951.5 | 申请日: | 2019-03-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602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 发明(设计)人: | 克劳斯·盖森;彼得·科瑞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斯坎力克丹麦股份公司;瓦瑞克国际丹麦股份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5B23/08 | 分类号: | B25B23/08;B25C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赵赫;张晶 |
| 地址: | 丹麦***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紧固 角度 安装 导引 工具 | ||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导引例如螺钉的紧固件的放置的工具,该工具是一种用于将第一构造构件紧固到第二构造构件的装置,例如,将木板紧固到木托梁。导引工具包括支座,该支座配置成使得支座可放置在第一构造构件的顶表面上。导引工具进一步包括可释放地连接到导引工具的剩余部分两个间隔件。间隔件的特性确定了相邻安装的构造构件之间的距离以及紧固件安装在这些构造构件的侧面中的角度。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涉及用于导引紧固件的安装的工具的领域。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且特别是在木建施工中,通常使用诸如螺钉或钉子之类的紧固件将诸如板条或木板的由木材或复合材料制成的构造元件固定到另一个类似的构造元件上。通常通过将两个构造元件定位在彼此的顶部并将紧固件与两个构造元件的表面正交地驱动到它们两者中,进行对这些元件的固定。同时,将紧固件正交地放置在表面上的这种做法确实存在缺点。除了在美学上令人不悦之外,它在某些情况下会造成危险,例如,在安装甲板时,顶部与甲板表面不完全齐平的紧固件可能导致脚在其上卡住。
该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是通过以一定角度将紧固件驱动到构造材料中而将紧固件安装在板的侧面而不是顶部。虽然这解决了这个问题,但以这种方式安装紧固件是一个更具挑战性的过程。
存在有助于导引这些紧固件的安装的工具,以减轻以一定角度安装这些紧固件的困难。这些工具通常包括某种形式的孔口,该孔口在一端具有用于插入紧固件的开口和可以放置在结构构件的侧面的开口。
更复杂的是,根据环境条件不同的材料表现不同,其中环境条件随时间变化。例如,用于户外甲板的建造的一种木质材料可以在温度和湿度随季节显著变化的环境中以几毫米的方式收缩和膨胀,而使用不同类型的木材时,这样尺寸的变化可能仅是以上变化的一小部分。然后,安装的构造构件之间的空间变得很重要,以避免损坏材料。类似地,需要仔细选择紧固件的角度以及紧固件与构造构件的边缘的距离,以避免材料的裂开或鼓胀。
用于以一定角度导引紧固件的部分工具允许更换一个部件以适应不同的工作条件的要求。在这些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测量每个紧固件应该被放置的位置来安装构造构件,以确保不损坏构造材料且确保在接合导引工具之前紧固件彼此对齐。这是一种功能性解决方案,但是它很麻烦,要求操作员每次都在相同位置使用工具,且该方案耗时,因此留有改进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减轻上述问题种的至少一部分。这是通过提供一种更通用且可定制的用于以期望的角度将紧固件导引到构造构件的侧面中工具和方法来实现。
根据本公开,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是一种用于导引用以将第一构造构件紧固到第二构造构件的紧固件的导引工具,所述导引工具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包括支座,所述支座是所述导引工具的将要位于所述第一构造构件的顶面上的一部分;
-第一间隔件,具有基本上垂直于所述支座从所述导引工具的所述支座突出的唇状物;
-第二间隔件,具有基本上垂直于所述支座从所述支座突出并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一间隔件的所述唇状物的唇状物;
-用于改变所述第一间隔件和第二间隔件之间的距离的装置;
-在所述第一间隔件和所述第二间隔件中的每一个中的孔口,所述孔口以小于相对于所述导引工具的所述主体垂直的角度的角度延伸;
-其中所述第一间隔件和第二间隔件都可释放地连接到所述导引工具的所述主体。
紧固件的一个例子是螺钉;可以使用符合本发明精神的其他紧固件。第一构造构件和第二构造构件的示例是木板和木托梁;然而,可以使用其他构造构件,比如其他构造构件可以由诸如复合材料的其他材料组成。因此,该工具可以例如用于将螺钉穿过一块木板导引到托梁中,其中所述木板位于该托梁的顶部,由此它们彼此紧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斯坎力克丹麦股份公司;瓦瑞克国际丹麦股份公司,未经斯坎力克丹麦股份公司;瓦瑞克国际丹麦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759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