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下介质密度信息反演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72098.1 | 申请日: | 2019-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655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潇潇;雷霆;孙博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普宝信(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28 | 分类号: | G01V1/28;G01V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诚智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39 | 代理人: | 李楠 |
地址: | 10019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 介质 密度 信息 反演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介质密度信息反演方法,包括:获取探测区域内震源震动的多个单炮数据,所述单炮数据包括单炮单道数据和单炮多道数据;利用时窗对所述多个单炮数据中的直达波、浅层反射波、浅层折射波进行截取,得到观测数据;获取初始密度模型,并基于所述初始密度模型对震源波形进行正演,得到正演模拟数据;根据所述观测数据和所述正演模拟数据计算波场残差,并根据所述波场残差构造误差泛函;利用所述波场残差反传播到所述初始密度模型空间,得到残差反传播数据;利用所述正演模拟数据和所述残差反传播数据根据伴随状态法计算所述误差泛函的密度更新梯度;利用所述误差泛函的密度更新梯度更新所述初始密度模型,得到精确密度模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下介质密度信息反演方法。
背景技术
在勘探地球物理技术领域,浅层建模技术一直是地下介质参数建模的难点。目前较为常用的是基于射线类的初至走时层析反演的方法。这类方法计算简单,不要求准确的背景模型参数场,且应用复杂地表情况,因此一直以来是解决近地表及浅层地下介质参数建模的常用方法。但这种方法是基于高频假设的最短路径原理,在低速体发育的情况下,该技术存在建模的‘盲区’。此外,射线类方法对射线密度敏感,当速度变化剧烈,即使是高速异常体,由于全发射现象的发生,将严重影响射线的密度,继而降低反演的精度。更何况,在实际资料应用中,初至的拾取工作量巨大,人工拾取存在误差,且当地表复杂的情况下初至很难拾取准确。
另外一种解决这类问题的新方法就是全波形反演的方法,这种方法基于波动方程,可以较为真实的模拟波的传播波场,因此,不受射线密度影响。但这一新方法的实现还有很多的限制,如要求大偏移距的观测系统、低频信息缺失等。全波形反演的实用化还有很长的路程,尤其陆上资料的实用化。
因此,目前缺少一种针对速度变化剧烈或低速体发育区域地下介质密度信息反演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地下介质密度信息反演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下介质密度信息反演方法,包括:
获取探测区域内震源震动的多个单炮数据,所述单炮数据包括单炮单道数据和单炮多道数据;
利用时窗对所述多个单炮数据中的直达波、浅层反射波、浅层折射波进行截取,得到观测数据;
获取初始密度模型,并基于所述初始密度模型对震源波形进行正演,得到正演模拟数据;
根据所述观测数据和所述正演模拟数据计算波场残差,并根据所述波场残差构造误差泛函;
利用所述波场残差反传播到所述初始密度模型空间,得到残差反传播数据;
利用所述正演模拟数据和所述残差反传播数据根据伴随状态法计算所述误差泛函的密度更新梯度;
利用所述误差泛函的密度更新梯度更新所述初始密度模型,得到精确密度模型。
进一步的,所述利用时窗对所述多个单炮数据中的直达波、浅层反射波、浅层折射波进行截取,得到观测数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利用小波变换对所述观测数据进行滤波处理,得到处理后的观测数据;
对所述处理后的观测数据进行多次波压制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基于所述初始密度模型对震源波形进行正演,得到正演模拟数据具体包括:
利用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对所述震源波形的波动方程进行时间域离散,得到离散后的波动方程;
根据所述离散后的波动方程和所述初始密度模型确定交错网格各个时刻空间分布的波场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普宝信(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普宝信(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720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层声波衰减因子反演方法
- 下一篇:输电线路监测用抗干扰屏蔽机箱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