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治乙肝病毒、肝癌的低分子寡糖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65529.1 | 申请日: | 2019-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714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严正华;严瑾;王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严正华 |
主分类号: | A61K31/702 | 分类号: | A61K31/702;A61K31/7016;A61K31/715;A61P1/16;A61P35/00;A61P31/2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涂洁 |
地址: | 43001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分子 寡糖 乙肝病毒 肝癌 寡糖组合物 防治 无毒副作用 生物活性 重量份数 猴头菇 抗病毒 灵芝 绿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乙肝病毒、肝癌的低分子寡糖组合物,技术方案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灵芝低分子寡糖3‑4份、猴头菇低分子寡糖2‑3份、蕲艾低分子寡糖4‑5份、绿蒜低分子寡糖1‑2份。本发明组分简单、无毒副作用、生物活性高、抗病毒指数高、疗效确切的防治乙肝病毒、肝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分子寡糖组合物。
背景技术
低分子寡糖属可溶性膳食纤维,由于具有独异性的生物活性基质,被国际医学界认定的“唯一能够替代抗生素的原料”。在与众多的微生物制剂相比,低分子寡糖克服了微生物制剂在肠道内定植难的缺陷。加之低分子寡糖能迅速地通过肠粘膜吸收,随血液进入人体70‰的免疫淋巴系统,激活抗病毒因子活性,从而产生替代抗生素的作用。低分子寡糖用于疾病的防治是目前一项热门研究。
如专利号200710053775.5公开了一种抗病毒天然聚合多糖、寡糖的制备方法,以食用菇类菌种为原料,通过生物菌化新工艺技术配合水浸提取、酒精醇析等方法制得纯度高、抗病毒功效优异的天然聚合多糖和天然聚合寡糖,进一步的还可制成各种口服胶囊(片)剂或各种口服液/粉末冲剂等不同型号的产品,解决了现有多糖和寡糖制备方法中纯度低、产品收得率低、投入资金量大,生产成本极其高昂的问题,虽然文中进一步指出了将不同原料制备的多糖和寡糖混合可以作为防治多种疾病的食疗组方,但并无具体的疗效验证,不具有专一性,且仅用于保健类的口服用药。
申请号201510417860.X公开了一种天然抗病毒抗菌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以具有抗病毒成分的中草药为原料,采用生物发酵酿制方法获得天然醋酸,其中,具有抗病毒成分的中草药由蕲艾叶、大蒜、绿茶和绞股兰组成;步骤二:在上述天然醋酸中,添加具有抗病毒抗菌作用的辅料,进行调兑,其中,具有抗病毒抗菌作用的辅料由冰片、花椒、明矾和薄荷香精组成;步骤三:将上述调兑后的液体经过滤祛杂、自然沉积后,抽取上层清液,即为抗病毒抗菌液。这种外用的抗病毒抗菌液具有对顽固性、性病、痔疮等皮肤疾病优异的抗病毒抗菌作用。
另一方面,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可分为甲、乙、丙、丁、戌型,其中以乙肝病毒感染率高、病理长、治愈率低,给病人、家庭、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是现阶段最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国际上已有2000多种抗病毒的治疗药物,其中只有10%才有效果,而且抗病毒的指数仅只在1—2之间,所以这也就是乙肝病毒难以治愈的原因。
中药组合物用于抗病毒早有报导,但用于乙肝病毒治疗时,中药组合物除了具有抗病毒作用外,自身的毒性又会反过来加重受损肝脏的排毒负担,反而影响治疗效果,导致目前中药用于治疗乙肝并不能很好的发挥其药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组分简单、无毒副作用、生物活性高、抗病毒指数高、疗效确切的防治乙肝病毒、肝癌的低分子寡糖组合物。
技术方案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灵芝低分子寡糖3-4份、猴头菇低分子寡糖2-3份、蕲艾低分子寡糖4-5份、绿蒜低分子寡糖1-2份。
所述灵芝低分子寡糖和猴头菇低分子寡糖均是以生物菌化后得到的菌丝体为原料,通过寡糖提取工艺得到;其中,所述生物菌化中用于接入灵芝或猴头菇菌种的培养基由下述重量份数的组份组成:富硒玉米:996—998份、蕲艾多糖:1—2份、丹参多糖:0.4—1份、大蒜多糖:0.4—1份、绞股蓝多糖:0.4—1份。
所述蕲艾低分子寡糖是以蕲艾叶为原料通过寡糖提取工艺得到。
所述蕲艾多糖是以蕲艾叶为原料通过多糖提取工艺得到。
所述低分子寡糖组合物按比例混合后,制成可应用于口服的各种剂型或者注射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严正华,未经严正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655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