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餐后深部体温时间变异性分析的代谢状态评价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45698.9 | 申请日: | 2019-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276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张星;高峰;杨红燕;李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G16H40/60 | 分类号: | G16H40/60;G16H50/30;G06F16/18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32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餐后深部 体温 时间 变异性 分析 代谢 状态 评价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餐后深部体温时间变异性分析的代谢状态评价系统,包括检测终端和数据接收与处理单元;检测终端用于和数据采集与处理单元建立通信链路,同时将检测到的深部体温和体表体温数据发送至数据采集与处理单元;数据接收与处理单元,用于接收检测终端获得的深部体温和体表体温数据,进行数据存储、并对餐后深部体温的时间变异性进行分析,然后在进行参数提取,参数提取后和正常值进行比较,首先判断单一参数的偏移情况;再根据深部体温变异性的统计与分析模型,得出结论。该系统可以通过监测人体进食后的深部体温改变实现对机体代谢状态的无创检测,用于健康评估和代谢性疾病诊断,为人体健康提供新的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穿戴和健康检测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基于餐后深部体温时间变异性分析的代谢状态评价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等疾病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其中代谢异常是大多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特征。这些代谢异常的典型表现包括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和低血糖等。除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衰老也伴随有代谢异常状态。大量的研究表明代谢状态的改变不仅是引起很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且可以通过改善机体代谢状态防治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评价机体的代谢状态对于健康水平评估和代谢性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以往关注最多的代谢异常是糖代谢异常,其主要和胰岛素抵抗有关,胰岛素抵抗是由于胰岛素效应降低导致的一种葡萄糖代谢障碍。胰岛素抵抗是包括2型糖尿病、肥胖、冠心病和高血压在内的其它很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临床上往往通过糖耐量试验或者空腹血糖来检测机体的葡萄糖代谢状态。这种检测机体代谢状态的方法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仅关注机体的葡萄糖代谢是否异常,不能反映机体的综合代谢状态;现有手段更多关注的是机体在代谢稳定状态下的一种静态代谢调控能力,缺乏在动态条件下评价机体代谢状态的手段;机体的代谢涉及到包括消化吸收、转运和酶解等多个环节,已有手段并不能反映代谢状态的全貌。因此,研发一种能够综合反应机体代谢状态的技术对于健康评价和代谢性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人体的体温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主要受到产热和散热的影响。产热主要来源于线粒体对代谢底物的氧化过程中,而散热主要通过皮肤循环和发汗等生理过程调控。在安静状态下机体的产热主要来源于内脏,而运动过程中机体的产热主要来源于肌肉。人们很早就发现有进食伴随有体温的升高。进食引起体温升高的原因有两点:一是食物的特殊动力学效应,与食物的消化吸收有关;另一个是人体在进食后机体的代谢水平会增加。因此,进食后体温的改变综合反映了从食物消化吸收到代谢调控的整个过程。利用进食后体温的变异性有可能评价机体的代谢状态。
我们的研究发现正常情况下,人体在摄入一定量的食物之后,深部体温会经过一个短暂的上升然后恢复到正常水平。在肥胖或者糖尿病条件下,深部体温的时间变异性会发生改变,表现为深部体温升高的幅度降低和时程延长。因此,通过检测人体在一定量食物摄入后机体的深部体温时间变异性可以用来评价机体的代谢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建立一套基于餐后人体深部体温时间变异性分析的代谢状态评价系统,该系统可以通过监测人体进食后的深部体温改变实现对机体代谢状态的无创检测,用于健康评估和代谢性疾病诊断。
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达到上述发明目的:
基于餐后深部体温时间变异性分析的代谢状态评价系统,包括检测终端和数据接收与处理单元;
所述的检测终端为一个胸贴式可穿戴设备,用于和数据采集与处理单元建立通信链路,同时将检测到的深部体温和体表体温数据发送至数据采集与处理单元;
所述的数据接收与处理单元,用于接收检测终端获得的深部体温和体表体温数据,进行数据存储,并对餐后深部体温的时间变异性进行分析和参数提取,参数提取后和正常值进行比较,根据餐后深部体温时间变异性评价模型,得出结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456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