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竹类植物进行立体护坡防滑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31580.0 | 申请日: | 2019-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534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成;田新立;束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董柏雷 |
地址: | 31001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竹类植物 防滑 护坡 根系 牵引力 根系网络 立体系统 抗拉伸 生长季 土壤层 固坡 扭力 承载 生长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竹类植物进行立体护坡防滑的方法,利用竹类植物根系发达、生长快速,可以在一个生长季内快速在土壤层中形成根系网络,同时竹类植物根系的牵引力和扭力承载都比较大的特性。本发明固坡防滑的效果明显,本发明的立体系统的抗拉伸强度和抗剪切强度都得到几倍和十几倍的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护坡防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竹类植物进行立体护坡防滑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河漫滩地固坡防滑措施,如喷混凝土、浆砌片石护墙、锚喷护坡、锚喷网护坡等,对减轻坡面修建初期的不稳定和侵蚀方面效果很好,作用非常显著,但是不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恢复,随着时间的推移,岩石的风化,混凝土的老化,钢筋的腐蚀使强度降低,其效果也会越来越差,维护成本也增高,并且在强降雨、易风化岩土地区很难保障工程材料与边坡岩土体相兼容,工程结构易被架空,易导致滑坡事故的发生。而生态防护技术正是在这种条件下应运而生,它能弥补传统防护工程护坡的不足,并且可以满足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植物根系的存在使土壤具有类似“钢筋混凝土”的构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利用竹类植物根系发达、生长快速,可以在一个生长季内快速在土壤层中形成根系网络,同时竹类植物根系的牵引力和扭力承载都比较大的特性,得到一种利用竹类植物进行立体护坡防滑的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利用竹类植物进行立体护坡防滑的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采用赤竹属、倭竹属、箬竹属、阴阳竹属和苦竹属一部分混合型根鞭系统的竹种进行0-20cm土壤层的固坡防滑;
采用苦竹属、刚竹属、矢竹属、方竹属、筇竹属、巴山木竹属、酸竹属和大节竹属一部分地下茎单轴型或复轴型、具备地下横走的竹鞭的一部分竹种进行平面空间的点线结合进行护坡防滑,同时由于这些竹种的根鞭在土壤层中较为深层,达到40-60cm,同时可以起到垂直空间的固坡防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短时间内(一个生长期内),表层(0-20cm)土壤内根系的生长量比一般草本升马唐、小飞蓬群落的河漫滩地显著大。与其他资料和参考文献比较,其根系生物量的累积速度也比乔木和灌木的快很多,可以快速锚定目标工程土壤。短时间内,固坡防滑的效果明显,本发明的立体系统的抗拉伸强度和抗剪切强度都得到几倍和十几倍的提升。固坡防滑的效果时间长,一般表层地被竹在3-5年的生长期后会退出群落竞争,即先期的表层锚定土壤的作用会被散生竹代替。不同根系生长特性的混生型地被竹和单轴型散生竹相互配合,不再单独优先考虑表层土壤的固坡防滑效果,而是综合考虑其垂直空间和时间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在10-20倾斜度的河滩地,经过一年的栽培,11-18%土壤含水率的情况下,0-20cm表层土壤的根系平均抗拉强度39.55Mpa,多为混合型根鞭系统的地被竹根系,根系鲜重占土壤鲜重的2.01%;20-40cm的根系平均抗拉强度26.42Mpa,多为单轴型散生竹,根系鲜重占土壤鲜重的1.63%;40-60cm的根系平均抗拉强度16.06Mpa,多为单轴型散生竹,根系鲜重占土壤鲜重的0.41%。
径级小的根系抗拉强度大:本试验与相邻地点自然生长的升马唐、小飞蓬根系相比较,本试验的竹种平均纤维素含量和抗拉强度分别在19.80-24.07%和30.71-44.60MPa(0-20cm),而相邻地点自然生长的升马唐、小飞蓬根系纤维素含量和抗拉强度分别在20.11-23.63%和11.55-16.79MPa(0-20cm),表明平均纤维素含量虽然相差不大,但抗拉强度差异很大。表明我们实验的体系有明显的固坡防滑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未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315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渗堤坝
- 下一篇:适于河道岸坡生态环境修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