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四通换向阀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29671.0 | 申请日: | 2019-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946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1/07 | 分类号: | F16K11/07;F16K31/12;F25B4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四通 换向 | ||
1.四通换向阀,用于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A115)以及与所述阀体(A115)固定连接的若干接管,任一所述接管包括第一管件本体部(1)和连接部(2),所述第一管件本体部(1)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连接部(2)由铜质材料制成,所述连接部(2)包括内壁部(23),所述连接部(2)包括外壁部(24),所述外壁部(24)包括第一外壁部(241)和第二外壁部(242),所述第二外壁部(242)与所述第一管件本体部(1)的内壁相配合;所述连接部(2)包括大径部(21)和小径部(22),所述第一外壁部(241)形成于所述大径部(21)的外周壁,所述第二外壁部(242)形成于所述小径部(22)的外周壁,所述大径部(21)的厚度大于所述小径部(22)的厚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通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壁部(242)的至少大部分外壁与所述第一管件本体部(1)的内壁相贴合,所述大径部(21)的高度(H1)与所述小径部(22)的高度(H2)满足关系式:1/5≤H1/H2≤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通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径部(21)与所述小径部(22)之间形成有台阶部(211),所述台阶部(211)的沿着轴向的台阶面与所述第一管件本体部(1)的端面相抵接或者具有适当的距离,所述小径部(22)至少部分伸入所述第一管件本体部(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通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与所述第一管件本体部(1)通过炉焊焊接固定,炉焊前在所述连接部(2)与所述第一管件本体部(1)之间预设焊接用焊料,所述预设焊料在炉焊时熔化并使所述连接部(2)的外壁与所述第一管件本体部(1)的内壁之间的空间具有焊料;所述连接部在靠近所述第一管件本体部(1)的一侧设置有定位部。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四通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为一体结构,所述大径部(21)与所述小径部(22)采用一体材料加工成型,所述大径部(21)的壁厚(D1)与所述小径部(22)的壁厚(D2)满足关系系:1≤D1≤1.5D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四通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件本体部(1)包括配合部(31)和扩口部(32),或者所述第一管件本体部(1)包括配合部(31)和缩口部,所述连接部(2)与所述配合部(31)配合,所述连接部(2)与所述配合部(31)之间填充有焊料。
7.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四通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包括第一套管部(201)和第一环状部(202),所述第一套管部(201)和所述第一环状部(202)为分体结构,所述第一套管部(201)的端面与所述第一环状部(202)的端面相抵接,所述第一套管部(201)和所述第一环状部(202)均由铜质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套管部(201)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环状部(202)的厚度,所述第一套管部(201)、所述第一环状部(202)和所述第一管件本体部(1)通过炉焊焊接固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四通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第一环状部(202)的端面与所述第一管件本体部(1)的端面相抵接。
9.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管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包括第二套管部(203)和第二环状部(204),所述第二套管部(203)和所述第二环状部(204)为分体结构,所述第二套管部(203)和所述第二环状部(204)均由铜质材料制成,所述第二套管部(203)、所述第二环状部(204)和所述第一管件本体部(1)通过炉焊焊接固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四通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管部(203)包括折弯部(2031),所述折弯部(2031)与所述第二环状部(204)的一个端面相抵接或者具有适当距离,所述第二环状部(204)的另一个端面与所述第一管件本体部(1)相抵接,所述第二套管部(203)的外壁同时与所述第二环状部(204)的内壁以及所述第一管件本体部(1)的内壁相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2967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焦化厂焦炉富油加热脱苯环节节能环保优化工艺
- 下一篇:生态垃圾中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