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Fe7 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121840.6 | 申请日: | 2019-0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179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 发明(设计)人: | 杨春成;张冬梅;贾建辉;文子;赵明;蒋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M4/38 | 分类号: | H01M4/38;H01M4/58;H01M4/583;H01M4/62 |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朱世林 |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fe base sub | ||
本发明涉及一种Fe7Se8纳米粒子/氮掺杂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该复合材料的制备步骤如下:a、制备吸附Fe2+的Se纳米颗粒Se‑Fe2+;b、将Se‑Fe2+与聚丙烯腈PAN通过静电纺丝制备Se‑Fe2+/PAN纳米纤维;c、将得到的Se‑Fe2+/PAN纳米纤维在N2气氛下退火得到Fe7Se8/N‑CNFs复合材料。作为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Fe7Se8/N‑CNFs复合材料表现出高的放电容量和优良的循环稳定性,在0.1A g‑1电流密度下循环100圈的容量为405.6mAh g‑1;在1A g‑1电流密度下循环2000圈的容量为340.8mAh g‑1。最重要的是,该复合材料具有卓越的倍率性能,在放电电流密度为20A g‑1时,其容量仍高达286.3mAh g‑1。本发明为研发综合性能优异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Fe7Se8纳米粒子/氮掺杂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具有高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已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等。但锂资源的储量有限且分布不均,这已经成为发展价格低廉的大规模储能电池的瓶颈。近年来,钠离子电池由于钠的成本低、储量丰富,且其与锂离子电池具有相同的存储机制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钠离子半径比锂离子半径大,作为商用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石墨用于钠离子电池负极表现出很差的电化学性能。因此,研究具有高容量、长寿命和优异倍率性能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仍然是巨大的挑战。最近,科研人员研究了几类有前途的电化学储钠负极材料,比如硬碳、金属型(Sn,Sb等)、金属氧化物(SnO2,Fe2O3,Sb2O3,NiO等)和过渡金属硫族化物(SnS2,MoS2,FeS2,FeSe2,MoSe2等)。据报道,与金属硫化物具有相似特性的金属硒化物是一类非常有潜力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最近,华中科技大学的黄云辉教授课题组通过将混合均匀的Se粉和普鲁士蓝进行退火,制得了Fe7Se8纳米粒子包覆在氮掺杂碳中的复合材料。这种碳包覆结构可以提高导电性,并且可以有效缓冲Na+嵌入过程中产生的大的体积膨胀。因此上述复合材料在钠离子电池中表现出优良的电化学性能,在1A 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200圈后的容量可保持在339mAh g-1。然而,这种结构仍存在着不足:封闭的核壳结构不利于电解液充分浸润活性材料;Fe7Se8粒子尺寸较大,不利于Na+传输。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制备了一种Fe7Se8纳米粒子/氮掺杂碳纳米纤维,即Fe7Se8/N-CNFs复合材料,并将其用于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218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