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往返抽吸式配药装置及配药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18921.0 | 申请日: | 2019-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942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贾丽荷;缪鹏强;董露;李文英;刘涛;汪诤;董黎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汶河医疗器械研制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J1/20 | 分类号: | A61J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005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往返 抽吸 配药 装置 方法 | ||
医疗中所指的配药是指将药液或药粉转移至液体袋内用于静脉输入,以往的配药方法及装置操作复杂,护士接触大量药物,护士工作量大,操作复杂。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往返抽吸式配药装置及配药方法,本装置主机、开关、配药管路、药瓶固定装置组成,使用时只需一键启动开关,配药全过程均由主机预设程序控制自行完成,简化往返抽吸配药操作步骤,解放护士双手,提高配药效率,实现更加人性化操作,将减轻护士繁重的工作。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提供了一种自动往返抽吸式配药装置及配药方法。
背景技术
医疗中所指的配药是指将药液或药粉转移至液体袋内用于静脉输入,以往的配药方法通常是使用注射器及操作复杂配药装置完成的。本申请人曾公开了一种脚踏控制往返抽吸式配药装置(专利号:201720519380.9),通过脚踏开关控制向药瓶内注入和回吸液体,避免手部直接接触主机被污染,但本装置操作仍需护士手脚眼的密切配合,一旦误操作(如注入液体超量容易爆瓶,回吸不彻底会造成药物残留浪费)容易造成配药过程的失误。如能进一步简化人工操作步骤,解放护士双手双脚,减少护士手部接触药物的几率,提高配药效率,将大大减轻护士繁重的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进一步解决现有配药技术中存在的操作复杂等问题,提供一种自动往返抽吸式配药装置及配药方法。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本装置由主机、开关、配药管路、药瓶固定装置组成,本装置主机是将申请人曾公开的一种脚踏控制往返抽吸式配药装置(专利号:201720519380.9)中的人工双脚踏控制主机泵头正反转蠕动程序改进为由主机自动完成,一键启动后主机泵头先正向蠕动往药瓶内定量注入液体,待药粉溶解后泵头自动反向蠕动回吸药液,配药全过程均由主机预设程序控制自行完成。配药过程中为避免爆瓶和减少药物残留,预设程序中主机泵头正向蠕动注入药瓶内的液体量须少于药瓶容积,泵头反向蠕动回吸药液的时长应略大于之前泵头正向蠕动往药瓶注入药液的时长,以保证药液完全回吸,同时,由于,由于回吸完药液后又多回吸了药瓶中少量空气使药瓶中产生负压,配药完毕拔针瞬间针孔处药液外泄减少。根据药瓶大小(容积)的不同,主机预设控制程序中注入药瓶中的液体量可调。开关控制主机的工作状态,为一键式启动,按键可采用脚踏、手按或遥控等。本装置沿用现有的配药管路,由穿刺针、蠕动管构成,主要为药液转移提供通道。药瓶固定装置由药瓶卡槽、药瓶支架构成,用于替代手持固定药瓶。
一种自动药液转移的配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先将配药管路的蠕动管置入主机泵头内,再将配药管路的穿刺针一端穿刺入液体瓶内,另一端刺入药瓶内,最后将药瓶卡入药瓶卡槽内;
B:在主机面板处按药瓶大小设置需注入药瓶中的液体量;
C:启动开关,按照预设程序主机泵头先正向蠕动往药瓶内注入液体,待药粉溶解后泵头自动反向蠕动将药瓶内的药液回吸至液体瓶内自行完成配药操作。
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装置简化往返抽吸配药操作步骤,解放护士双手双脚,只需一键启动开关,配药全过程均由主机预设程序控制自行完成,避免配药过程人工失误,提高配药效率,减轻护士工作。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叙述: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脚踏控制往返抽吸式配药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装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正向抽吸工作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反向回吸工作示意图
图中:1、主机 1A、泵头 2、开关 3、配药管路 3A、蠕动管 3B、穿刺针 4A、药瓶 4B、药瓶支架 B、液体瓶 b、药瓶 5、脚踏开关
具体实施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汶河医疗器械研制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兰州汶河医疗器械研制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189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锌渣打捞器
- 下一篇:凝胶型化妆品组合物制造方法及其化妆品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