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厂高硬度废水阻垢剂及快速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13655.2 | 申请日: | 2019-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078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博;安树凯;项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久安水质稳定剂厂 |
主分类号: | C02F5/02 | 分类号: | C02F5/02;C02F5/12;C02F103/16 |
代理公司: | 上海沪慧律师事务所 31311 | 代理人: | 朱九皋 |
地址: | 20190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垢剂 高硬度废水 稳定助剂 螯合剂 钢厂 污水 快速处理 去离子水 运营成本 质量配比 重复利用 回用 污水处理 废水 水资源 节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厂高硬度废水阻垢剂,它由降硬剂、螯合剂、稳定助剂及去离子水组成,各组分的质量配比为:降硬剂88~92%;螯合剂2~5%;稳定助剂5~8%。进一步的,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利用该阻垢剂进行污水处理的方法。本发明所述的废水阻垢剂能有效快速地降低污水中的硬度,达到污水回用节约运营成本,实现水资源重复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厂高硬度废水阻垢剂及快速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钢铁行业是水资源消耗最多的行业之一,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利用大量的优质水资源,尤以循环冷却水为主。在高温冷却过程中水分大量蒸发浓缩,造成水中的各种杂质不断升高,因钢厂生产的钢材品种不同、工艺不同造成污水不同,如何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这部份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次作为工业循环水的补充水使用,目前常规的处理方式是:投加碳酸钠或氢氧化钠然后通过沉降过滤再通过生物膜法或反渗透法等多级处理后可实现对水中的总硬、COD、BOD的去阻,但往往前端因钢的品种不断发生变化,尤其是生产特殊钢品时,冷轧、热轧、长期酸洗工艺来水的总硬度特别高(总硬度(以CaCO3计):≧3500mg/L(最高达9000mg/L),pH值中性,通过常规的处理不能有效地快速地降低水中的总硬(以CaCO3计):≤350mg/L,不能直接循环水的补充水,大大浪费水资源。
目前,国内外采用的水处理药剂大多为有机膦系列药剂。一般情况下,该系列药剂可以使循环水的浓缩倍数提高2-3之间,较高的也不过4,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近年来,随着高性能水处理化学品的开发,高浓缩倍数冷却水处理技术的开发已成为企业关注的热点。鉴于我国水资源的短缺状况,许多支柱产业、行业和企业都迫切提出了对水资源的开源节流的要求,因此,研究开发工业循环水高浓缩倍数运行处理成套技术,通过建立示范工程,在工业领域中实施推广,必将有利缓解我国供水紧张的局面。已有的阻垢药剂普遍存在对碳钢的缓蚀效果忒差的问题,不能达到碳钢腐蚀率的国家标准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钢厂高硬度废水处理效果一般、成本较高等缺点,旨在通过络合反应将高硬度离子络合形成体积较大的絮体或胶体加速沉降,同时对后续的膜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钢厂高硬度废水阻垢剂,它由降硬剂、螯合剂、稳定助剂及去离子水组成,其特征在于,各组分的重量份数比为:降硬剂88~92%;螯合剂2~5%;稳定助剂5~8%。
进一步的,所述降硬剂为碳酸钠和/或氢氧化钠。
进一步的,所述螯合剂为EDTA或EDTA钠盐或柠檬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所述稳定助剂为硼砂和/或小苏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所述阻垢剂是钢厂高硬度废水快速阻垢处理方法:
该方法在处理工艺过程中螯合反应池中投加降硬剂为碳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两种,同时投加螯合剂及稳定助剂,由原来的一种投加方式改为三种药剂按一定的比例投加(88~92%(降硬剂):2~5%(螯合剂):5~8%(稳定助剂)),然后在螯合反应池中充分反应10~15分钟,通过提升泵将水提升至斜板斜板沉淀池,自然沉淀,斜板沉淀池中的水通过降硬剂、螯合剂及稳定助剂的作用下,形成体积较大的絮体或胶体,同时其高分子量的无机酸根与金属离子在水中形成多核络合态,能达到快速沉降效果,其底部沉降产生的泥浆经泥浆泵送至脱水装置脱水后,所得泥饼外排,同时其斜板沉淀池上清液通过提升泵再送至清水池或再送至膜处理设备进行再次处理后直接排放到清水池,均可作为钢厂循环水的补充水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久安水质稳定剂厂,未经上海久安水质稳定剂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136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