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反馈方法及终端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08059.5 | 申请日: | 2019-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259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兴炜;王俊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16 | 分类号: | H04L1/16;H04L1/00;H04L5/00;H04W28/04;H04W72/04;H04W76/28;H04W4/40;H04W4/46;H04W4/7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冯艳莲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馈 方法 终端设备 | ||
一种反馈方法及终端设备,用于提供侧行链路通信系统中的反馈机制,可以应用于车联网,例如V2X、LTE‑V、V2V等。该方法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确定满足反馈条件,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反馈信息,该反馈信息包括信道状态信息、接收响应中的至少一项,所述接收响应包括肯定确认、否定确认或非连续传输。如此,通过设置反馈条件,第一终端设备只有在满足反馈条件的情况下,才会发送反馈信息,从而有效避免通信组中每个终端设备都发送反馈信息带来的资源开销和信息冗余。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馈方法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Project,3GPP)提出了基于蜂窝网络的车到一切(vehicle to everything,V2X)技术。V2X是能够将车辆与一切事物相连接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具有图1中所示的车辆与车辆之间的通信(vehicle-to-vehicle,V2V)、车辆与人之间的通信(vehicle to pedestrian,V2P)、车辆与道路设施之间的通信(vehicle-to-infrastructure,V2I)、车辆与网络之间的通信(vehicle to network,V2N)等多种应用场景。
在V2X通信系统中,终端设备之间可通过直连通信链路(也称为边链路、侧链路或辅链路等)进行直接通信,而不需要经过网络的转发。但是由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采用广播或组播机制,多个接收终端设备会同时接收同一发送终端设备发送的信号,在这一场景下,接收终端设备应如何发送反馈信息还没有相关的解决方案。如果直接沿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全部接收终端都发送反馈信息的做法,会使得反馈信息的开销很大,浪费传输资源。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反馈方法及终端设备,用于实现V2X通信系统中的反馈机制,节约传输资源。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反馈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设备,该方法包括:
确定满足反馈条件,向第二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发送反馈信息,该反馈信息包括信道状态信息、接收响应中的至少一项,接收响应包括肯定确认、否定确认或非连续传输。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反馈条件,第一终端设备只有在满足反馈条件的情况下,才会发送反馈信息。如此,可以控制只有一部分满足反馈条件的终端设备发送反馈信息,不需要所有的第一终端设备都发送反馈信息,从而有效避免所有第一终端设备都发送反馈信息带来的资源开销和信息冗余。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反馈条件包括下列条件中的至少一项: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该第一信道状态信息为信道质量指示CQI、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或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该第二信道状态信息为路径损耗、距离;最近一次发送的接收响应为否定确认,或在发送反馈信息前的第一时长内发送过否定确认;从第二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接收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当前发送的数据为重传,或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当前发送的数据为重传,或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重复传输的次数;从第二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接收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设备预留的传输资源;从网络设备或第三终端设备接收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数据的传输资源。
如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反馈条件可具有多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从而有效提高侧行链路通信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效率,增强该反馈方法的适用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阈值和/或第二阈值为网络设备或者第二终端设备配置的,或者所述第一阈值和/或所述第二阈值为预配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080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维码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二维码识别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