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两级串联式乏汽余热回收供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06445.0 | 申请日: | 2019-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128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张钧泰;张国柱;陈荣敏;张晓明;邱寅晨;刘忠秋;王进仕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唐(北京)能源管理有限公司;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5/02 | 分类号: | F24D15/02;F24D19/00;F01K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知法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6 | 代理人: | 李明 |
地址: | 10009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级 串联式 余热 回收 供热 系统 | ||
一种两级串联式乏汽余热回收供热系统,包括汽轮机、一级蒸汽喷射器、二级蒸汽喷射器、热网换热器、凝汽器;引出部分乏汽与一级蒸汽喷射器的引射入口连通;汽轮机中间供热抽汽出口与一级蒸汽喷射器工作流体入口连接;一级蒸汽喷射器的排汽口与二级蒸汽喷射器的引射入口相连;汽轮机中间供热抽汽出口还与二级蒸汽喷射器工作流体入口连接;二级蒸汽喷射器的排汽口与热网加热器壳侧相连;一次网回水管路通过热网加热器进行加热;不仅可以提高乏汽余热回收节能效果,同时可以大大提高供热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厂乏汽余热回收节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两级串联式乏汽余热回收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电厂乏汽(即汽轮机低压缸排汽)含有很大的汽化潜热。进入汽轮机的主蒸汽,其焓值一般为3500kj/kg,汽轮机低压缸排汽其焓值一般为2400-2600kj/kg左右。
现阶段电厂乏汽一般都是通过冷却设备(空冷岛、凝汽器、空冷塔等)排向大气,热量被白白地浪费了,而且还要耗水耗电。电厂通过乏汽损失的能量,就是冷端损失。电厂发电效率约40%,损失约60%,其中冷端损失占了50%多。因此,回收电厂乏汽余热,减少冷端损失,是电厂节能领域最具潜力的一块。回收利用其乏汽余热对提高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回收电厂乏汽余热和减少冷端损失的技术和系统,由于其节能效果显著,越来越得到了重视。回收热电厂乏汽余热,用于供热,就是广泛推广和应用的技术手段。在乏汽余热回收供热系统中,一般为梯级(多级)加热系统,对热网回水进行多级加热。
采用蒸汽喷射器技术对低品位的乏汽进行提质用于供热,是高效回收利用乏汽余热的有效手段。蒸汽喷射器技术具有设备简单、运行可靠、成本较低的优点。但是受限于蒸汽喷射器的性能,对于运行背压较低的机组,采用单级蒸汽喷射器提升热网水的温度有限,无法直接满足用户供水温度要求。
这就导致一些问题:单级乏汽余热回收供热,乏汽回收量有限,整个热电厂乏汽余热节能潜力没有被全部挖掘出来;单级乏汽余热回收供热,不适应于机组工况转换所带来的背压变化;单级乏汽余热回收供热,万一出现故障,乏汽回收系统停止工作。乏汽不能被回收,这不仅影响节能效果,更会影响供热安全。万一故障发生在深冷季,会出现供热量不足,居民家里的温度达不到要求,出现供热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级串联式乏汽余热回收供热系统,以满足电厂在回收热电厂乏汽余热供热节能改造过程中,进一步提高供热安全性、提高节能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两级串联式乏汽余热回收供热系统,包括汽轮机、一级蒸汽喷射器、二级蒸汽喷射器、热网换热器、凝汽器;其特征在于,汽轮机末级叶片出口与凝汽器之间的乏汽管路上设置旁通蒸汽管道,引出部分乏汽与一级蒸汽喷射器的引射入口连通;汽轮机中间供热抽汽出口与一级蒸汽喷射器工作流体入口连接;一级蒸汽喷射器的排汽口与二级蒸汽喷射器的引射入口相连;汽轮机中间供热抽汽出口还与二级蒸汽喷射器工作流体入口连接;二级蒸汽喷射器的排汽口与热网加热器壳侧相连;一次网回水管路通过热网加热器进行加热。
本发明提出的系统,可以有效提升热网水温升,进而提升供热系统整体效益。
(1)蒸汽喷射器设备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运行可靠;
(2)通过两级蒸汽喷射器串联回收排汽余热,可使系统适用于低背压工况,而不用增加其他设备;
(3)通过设置旁路,可使两级蒸汽喷射器切换为单级,适用于高背压等工况。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蒸汽喷射器示意图;
图2是一种两级串联式乏汽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唐(北京)能源管理有限公司;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大唐(北京)能源管理有限公司;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064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