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暹罗芽孢杆菌DH35及其发酵上清液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97837.5 | 申请日: | 2019-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777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徐长安;王青华;唐旭;黄仕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02;A01N63/00;A01P1/00;C12R1/07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周学玲 |
地址: | 361004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酵上清液 保藏 芽孢杆菌 迟缓爱德华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中国微生物菌种 嗜水气单胞菌 哈维氏弧菌 微生物中心 无乳链球菌 病原细菌 溶藻弧菌 弧菌 菌株 抑菌 应用 水产 防治 管理 | ||
本发明公开一株暹罗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DH35及其发酵上清液,该菌于2018年12月04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6866;及该菌株及其发酵上清液在防治水产病原细菌的应用,本发明暹罗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DH35及其发酵上清液对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坎氏弧菌(Vibrio campbellii)、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都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物菌株及其应用,尤其涉及一株暹罗芽孢杆菌(Bacillussiamensis)DH35及其发酵上清液的应用。
背景技术
水产病原细菌引起水产病害是水产3类病原菌(细菌致病菌、真菌致病菌和病毒致病菌)引起之首,其频繁发生成灾,造成海洋渔业和水产养殖业经济损失惨重,是阻碍中国水产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寻求安全、高效、生态的防治方法迫在眉睫。
深海是指水深大于1000米的海洋,广泛分布着海山、海盆和海沟等,有着热液口、冷泉、高压、高温、高污染等多种复杂独特生境。深海微生物在这极端生境中,往往能够产生结构和功能独特的生物活性物质,并与陆源活性物质结构和功能不同。其中,芽孢杆菌以其抗逆性强、稳定性好及能产生多种功能特异的活性物质而成为海洋极端生境微生物开发的重点,益生和抗菌功能是当前相关研究的热点。
芽孢杆菌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非致病性细菌,繁殖能力和环境耐受性强,能产生多种抑菌物质,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相对于陆地芽孢杆菌,深海芽孢杆菌生活在非常特殊的高温、高压、高污染环境里,决定了其次级代谢产物更丰富、结构新颖和具有特异的生物活性,如具有新型抑菌活性物质的能力。因此,深海芽孢杆菌资源具有防控水产病原细菌潜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株暹罗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 DH35,该菌株已于2018年12月04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6866。
本发明暹罗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DH35是从蛟龙号第 150潜次中西太平洋雅浦海沟6000米深的海水样品中分离并筛选得到的菌株,根据菌株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性,并采用16S rDNA法对该菌株进行测序分析,最终鉴定其为暹罗芽孢杆菌Bacillussiamensis。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暹罗芽孢杆菌DH35发酵上清液,该发酵上清液由以下步骤制得:
首先,将暹罗芽孢杆菌DH35在含活化培养基的试管中进行活化培养,然后将活化的菌株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发酵结束后离心除去菌体,得到发酵上清液;
所述的活化培养为将暹罗芽孢杆菌DH35接种到活化培养基中, 28~40℃,150~220rpm,6~14h,得种子液;
将所述种子液按发酵培养基1~10%(体积)接种量接种至发酵培养基中,在28~40℃,150~220rpm,培养10~38h,得到暹罗芽孢杆菌DH35发酵液;
发酵结束后5000~10000rpm,离心10~30min,取上清液经0.22 μm微孔滤膜过滤,除去菌体得到发酵上清液;
所述活化培养基pH为6.0~8.0,包括以下按质量份计各组分:蛋白胨9~11份,酵母粉2~6份,氯化钠0~15份,0.1MPa灭菌3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未经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978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