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吸水聚乳酸多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95035.0 | 申请日: | 2019-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250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潘刚伟;王奕哲;胡忠策;吴润光;董震;姚理荣;徐思峻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朗净汇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7/04 | 分类号: | C08L67/04;C08L33/02;C08L33/26;C08J9/28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佟林松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北京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水 乳酸 多孔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超吸水聚乳酸多孔材料,所述多孔材料由聚乳酸和超吸水纤维溶液共混再经冷冻干燥制得,吸水倍率为20%‑200%,孔隙率为10%‑200%。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易于大规模生产,制得的超吸水聚乳酸多孔材料吸水倍率高,具备超吸水能力,材料孔隙率高,可以用于开发具有吸附功能的产品。该多孔材料在受控堆肥条件下,生物降解率为70%‑100%,生物降解性能优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吸水聚乳酸多孔材料。
背景技术
多孔材料由于特殊的结构,作为功能材料在催化、吸附、分离以及生物医药等领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一些多孔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要求高孔隙率,而且要具有吸液功能,如医用敷料要从伤口处吸收脓血。
聚乳酸(PLA)是一种可降解的高分子聚合物,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PLA可用多种方式进行加工,如挤压、纺丝、注塑。由于PLA制成的产品不仅具有优异的生物降解性。而且生物相容性、透明性、耐菌性和手感好,因此用途十分广泛。PLA也被用于制备多孔材料,多采用模板法、胶体组装和相分离等制备方法。PLA亲水性差,PLA酯键的主链结构导致其链段为疏水性。PLA的疏水性限制了其多孔材料在一些领域的应用。
专利CN1394654A公开了一种组织工程用PLA多孔支架的制备方法,将PLA溶解于二氧六环或二氧六环/水混合溶剂中,在自制模具中进行粗化,然后冷冻干燥去除溶剂,得到一定微结构的组织工程用三维多孔支架,该方法通过粗化工艺有效控制多孔支架的微观结构,使孔径在5-400μm之间,但是该方法所用溶剂二氧六环具有一定局限性,不能溶解立构聚乳酸(sc-PLA),并且该PLA多孔材料并没有解决吸液性能差的问题。专利CN105670249公开了一种PLA多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首先将PLA与淀粉粒子共混制成片材,经拉伸成孔后,再将淀粉粒子降解掉,形成沿同一方向平行排列的橄榄形多孔结构。该方法采用天然淀粉颗粒做致孔剂,制备过程清洁环保,但该方法淀粉降解周期长,且不易形成三维多孔结构。专利CN107670108A公开了一种组织工程支架用PLA多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将左旋聚乳酸(PLLA)和右旋聚乳酸(PDLA)与致孔剂通过溶液浇铸法制成PLA立构共混物,去除致孔剂,干燥得到PLA多孔支架材料。专利CN106947228A公开了一种多级多孔PLA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将PLLA和PDLA与致孔剂熔融共混制成PLA立构共混物,去除致孔剂,干燥得到PLA多孔支架材料。上述两个专利制备的PLA多孔材料具有优异的疏水性、高温尺寸稳定性和耐溶剂性,但是两种方法不易形成三维多孔结构,并且所制备多孔材料吸水性差。
超吸水纤维是继超吸水树脂之后发展起来的特殊功能的纤维,其吸水倍率比常规合成纤维大几十倍或几百倍。超吸水纤维除了具有吸液倍率高和保液能力强的特点外,还有耐高温、无毒等优点。采用超吸水纤维和PLA共混来制备的多孔材料,可以显著改善材料的亲水性,使其具备超吸水能力。超吸水PLA多孔材料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超吸水聚乳酸多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吸水聚乳酸多孔材料,通过将聚乳酸和超吸水纤维共混,通过冷冻干燥的方法制备得到超吸水聚乳酸多孔材料,工艺简单,易于大规模生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技术方案1:一种超吸水聚乳酸多孔材料,所述多孔材料由聚乳酸和超吸水纤维溶液共混再经冷冻干燥制得,吸水倍率为20%-200%,孔隙率为10%-200%。
技术方案2: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如下改进,所述吸水倍率为50%-150%。
技术方案3: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如下改进,所述孔隙率为40%-150%。
技术方案4: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如下改进,所述聚乳酸为左旋聚乳酸、内消旋聚乳酸和立构聚乳酸中的一种或几种,重均分子量为1万-80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朗净汇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朗净汇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950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