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沙棘茯茶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94679.8 | 申请日: | 2019-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931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刘培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培民 |
主分类号: | A23F3/34 | 分类号: | A23F3/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3700 陕西省咸阳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沙棘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沙棘茯茶,属于茶叶加工领域,该沙棘茯茶由沙棘鲜叶依次经过初制工艺、发酵工艺制成,其中:初制工艺将沙棘鲜叶制成沙棘毛茶,发酵工艺再将沙棘毛茶制成沙棘茯茶。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沙棘茯茶以沙棘鲜叶为原料,有效结合茶叶发酵工艺,不仅保留了沙棘叶内丰富的营养成分,而且实现了沙棘叶发花工艺,使生产出来的沙棘茯茶富含冠突散囊菌,冲泡出的茶水透亮、甘甜,具有调节免疫系统、保护肝脏、促消化、通肠排便等功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沙棘茯茶。
背景技术
沙棘是一种胡颓子科、沙棘属落叶性灌木,国内分布于华北、西北、西南等地,沙棘为药食同源植物。沙棘的根、茎、叶、花、果,特别是沙棘果实和沙棘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轻工、航天、农牧鱼业等国民经济的许多领域。
唐代古典医著《月王药珍》中记述“沙棘医治‘培根’,增强体魄,开胃舒胸,饮食爽口、容易消化”。清代藏药学经典《晶珠本草》中称:“沙棘利肺止咳,活血化瘀,利心脏血脉,消痰浊”,还称“沙棘种子含微量油质,补益人体血液。”1977年沙棘被正式列入中国药典,成为我国法定的医疗药材,也明确了沙棘为药食双用之珍贵资源。藏医巨著《四部医典》中系统地记载了沙棘的药效:增加血红蛋白、防治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提高抗衰老机能,对各种维生素缺乏症特别有疗效。沙棘具有补脾健胃、清热、止泻、治疗溃疡、祛痰止咳、平喘、抗炎生肌、提神、抗疲劳的作用。据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的最新研究发现,沙棘还可防治癌症,并有美容的功效。沙棘中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甘露醇。
现有沙棘叶饮品加工方法是将采集到的沙棘叶自然晾干后进行粉碎、细粉小袋包装。饮用时用开水冲泡袋包。这种袋装的包装袋孔隙小(以防粉漏),所以浸泡时包装袋会起着阻挡出味作用,降低药效。同时包装袋材质也会有化学物质析出浸泡在热水中,对茶叶有污染。上述加工制作方法只对原料进行了简单加工,没有使原料中含有的特点充分释放出来,口感一般,且带有青草味,口感涩,产品难以推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沙棘茯茶以沙棘鲜叶为原料,有效结合茶叶发酵工艺,不仅保留了沙棘叶内丰富的营养成分,而且实现了沙棘叶发花工艺,使生产出来的沙棘茯茶富含冠突散囊菌,冲泡出的茶水透亮、甘甜,具有调节免疫系统、保护肝脏、促消化、通肠排便等功效。
为了实现上述系统,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沙棘茯茶,其特征在于,由沙棘鲜叶依次经过初制工艺、发酵工艺制成,其中:所述初制工艺将沙棘鲜叶制成沙棘毛茶,所述发酵工艺再将沙棘毛茶制成沙棘茯茶,所述沙棘毛茶包括沙棘黑毛茶、沙棘绿毛茶、沙棘红毛茶、沙棘乌龙毛茶和沙棘白毛茶,所述沙棘茯茶包括沙棘散茯茶和沙棘茯砖。
其中,所述初制工艺包括黑茶初制工艺、绿茶初制工艺、红茶初制工艺、乌龙茶初制工艺和白茶初制工艺,其中:所述黑茶初制工艺将沙棘鲜叶制成沙棘黑毛茶;所述绿茶初制工艺将沙棘鲜叶制成沙棘绿毛茶;所述红茶初制工艺将沙棘鲜叶制成沙棘红毛茶;所述乌龙茶初制工艺将沙棘鲜叶制成沙棘乌龙毛茶;所述白茶初制工艺将沙棘鲜叶制成沙棘白毛茶。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黑茶初制工艺依次包括采摘、杀青、揉捻、渥堆和一次干燥,具体包括如下操作方式:
a1)采摘:收集每年4-6月份形态完整的沙棘鲜叶;
a2)杀青:将沙棘鲜叶放入杀青机内,在温度为130-165℃的条件下杀青8-12分钟,得沙棘叶;
a3)揉捻:将杀青后的沙棘叶降温至40-50℃,放入揉捻机内揉捻5-8分钟,得沙棘叶茶坯;
a4)渥堆:根据沙棘叶茶坯的含水量,适量喷洒水分,保证沙棘叶茶坯含水量在65-75%,将沙棘叶茶坯置于温度为25-35℃、湿度为60-85%的环境下,渥堆8-22小时,得渥堆沙棘叶茶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培民,未经刘培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946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