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及电池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84901.6 | 申请日: | 2019-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123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小池将树;柴田义范;伊藤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50/553 | 分类号: | H01M50/553;H01M50/593;H01M50/588;H01M50/586;H01M50/176;H01M10/04;H01M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梅也;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制造 方法 | ||
一种电池及电池的制造方法,提出了能够增粗内部端子的轴的端子的新颖构造及制造方法。电池(10)的内部端子(16)具有:第1基部(16a),以使绝缘件(20)介于之间的状态配置于壳体(12)的内侧;和轴(16b),设置于第1基部(16a),插通于端子插通孔(12a)。外部端子(18)具备:第2基部(18a),以使绝缘件(20)介于之间的状态配置于壳体(12)的外侧;和轴毂部(18b),设置于第2基部(18a),供内部端子(16)的轴(16b)插通。轴毂部(18b)被压接于内部端子(16)的轴(16b)。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及电池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16-100323号公报中公开了涉及电池及电池的制造方法的发明。关于在此公开的电池,电池壳体内部的内部端子与外部端子通过铆接(凿密,日文:かしめ)加工而接合。详细地说,具备:内部端子,具有插通于在电池壳体形成的贯通孔的轴;和外部端子,在壳体的外侧安装于内部端子的轴。内部端子的轴的顶端铆接于外部端子。这样,在像铆钉这样的构造中,内部端子与外部端子夹着电池壳体而接合。
如日本特开2014-11073号公报所示,铆接于外部端子的内部端子的轴的顶端的周缘部进一步被焊接于外部端子。通过内部端子与外部端子被焊接,从而内部端子与外部端子的导电性变好。
在日本特开昭55-122694号公报中,对所谓的电磁压接方法进行了公开。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0032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1107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昭55-1226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关于电池及电池的制造方法,在内部端子的轴的顶端铆接于外部端子的铆钉那样的构造中,需要在壳体的内侧和外侧以夹着内部端子的方式接触进行铆接的构件。因而,在将内部端子安装于壳体之后,将电极体安装于内部端子。在增大在电池中流动的电流的情况下,为了将电阻抑制得低,想要增粗内部端子的轴。然而,若增粗内部端子的轴,则对顶端进行铆接时的加工强度变高,所以,无法增粗内部端子的轴。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在此提出的电池具备:壳体,具有端子插通孔;电极体,收容于壳体;内部端子,安装于电极体,且配置于壳体的内侧;外部端子,配置于壳体的外侧;以及至少1个绝缘件,配置于壳体与内部端子之间及壳体与外部端子之间。
内部端子具有:第1基部,以使绝缘件介于之间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内侧;和轴,设置于第1基部,插通于端子插通孔。
外部端子具备:第2基部,以使绝缘件介于之间的状态配置于壳体的外侧;和轴毂(英文:boss)部,设置于第2基部,供内部端子的轴插通。轴毂部被压接于内部端子的轴。
在此,外部端子的轴毂部被压接于内部端子的轴指的是,在外部端子的轴毂部和内部端子的轴中,在至少一部分压合(日文:圧着),原子彼此接合。
根据该电池,外部端子的轴毂部被压接于内部端子的轴,所以,能够增粗内部端子的轴。另外,外部端子的轴毂部被压接于内部端子的轴,所以,确保了内部端子与外部端子的导电性。
在此,内部端子的轴也可以具有以在轴向上被朝向壳体的外侧拉拽了的方式发生了塑性变形的变形痕迹。
另外,也可以在轴的外周面设置有凹凸。另外,轴毂部也可以在周向上形成有缝隙。另外,外部端子的第2基部也可以在轴毂部的周围形成有缝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849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将接触板的接合连接件焊接到电池单元端子的方法
- 下一篇:汽车蓄电池保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