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吸附性再生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82616.0 | 申请日: | 2019-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783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时兆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时申工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6/26 | 分类号: | C04B26/26;C04B111/7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4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附性 再生 沥青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工艺 | ||
1.一种高吸附性再生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新集料75~85份;
SBS改性沥青 5~8份;
矿粉0.3~0.5份;
再生沥青混合旧料20~25份;
再生剂0.1~0.2份;
纤维填料2.5~4.5份;
钢渣 4~10份;
炭膜碎料 1.6~1.8份;
增粘剂 0.2~0.4份;
所述新集料由粒径范围为0~3mm、3~5mm、5~13mm、13~20mm、20~25mm的石灰岩按重量份数比为(1 .5~ 2.5):(2.5~3.5):(7.2~8.2):1:(3.2~4.2)组成;所述再生沥青混合旧料由粒径范围为0~8mm、8~15mm、15~25mm的旧沥青混凝土按重量份数比为(0.6~0.8):1:(1.4~1.6)组成;所述炭膜碎料的大小为(0.5~1.5mm)×1mm×0.1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吸附性再生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吸附性再生沥青混凝土中还加入有重量份数为2~4份的聚硼硅氧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吸附性再生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吸附性再生沥青混凝土中还加入有重量份数为1.6~2.4份的纳米填料,纳米填料由任意重量份数比 的纳米氧化铝、纳米氧化钛和纳米氧化硅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吸附性再生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填料选用木质素纤维、水镁石纤维和海泡石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吸附性再生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粘剂选用丁苯橡胶、有机硅树脂、酚醛树脂和松香甘油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吸附性再生沥青混凝土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相应重量份数的新集料、纤维填料和钢渣在烘干桶内进行搅拌烘干,温度控制在80~110℃,时间为30~50min,搅拌速度为800~1200rpm,得到干燥的混合料;
步骤二,将干燥的混合料放入拌和缸中,将60~70%重量份数的SBS改性沥青加热至150~160℃,在20~30s内均匀的加入拌和缸中,进行搅拌,搅拌速度为800~1000rpm;
步骤三,将再生沥青混合旧料进行预热后和再生剂一同加入上述拌和缸中,拌和缸内温度维持在160~180℃,进行搅拌,搅拌速度为600~900rpm,时间为25~30min,再加入剩余重量份的SBS改性沥青和炭膜碎料,进行搅拌混合,搅拌速度为600~800rpm,时间为10~15min;
步骤四,再向拌和缸中加入矿粉和增粘剂,混合均匀后即可得到高吸附性再生沥青混凝土,且出料温度为160~17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时申工贸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时申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8261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再生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温拌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