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盾构过侵限箱涵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75014.2 | 申请日: | 2019-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122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阳紫东;李应姣;张桥;王智鑫;郑东升;李飞鹏;李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一局集团城市轨道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6 | 分类号: | E21D9/06;E21D11/08;E21D11/10;C04B28/14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13 | 代理人: | 杨宣仙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盾构 侵限箱涵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盾构过侵限箱涵的施工方法。其具体施工方法如下:在盾构通过前,进行侵限箱涵的清理并凿除底板受力钢筋,随后进行素混凝土回填,并在回填素混凝土上方施做钢筋混凝土抗浮压板;盾构经过时,通过控制掘进参数,快速、稳定、连续推过箱涵,盾构穿过箱涵后通过管片吊装孔在成型隧道与箱涵之间注入特殊配方的惰性砂浆作为缓冲层,极大的保证了成型隧道与箱涵之间的受力传递,同时隔断地下水渗流寝室,对隧道的防水抗渗也起到了加强作用。此方法有效解决了箱涵侵入隧道范围的问题,同时保证后期隧道运行安全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盾构过侵限箱涵的施工方法,属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也跟随着基建的浪潮得以持续快速发展,但地下施工情况复杂,地下管线、综合管廊、地铁隧道、地下建筑等多不胜数,地铁下穿既有建筑物工程较多,而国内施工技术在盾构下穿既有线路中处于探索阶段,此类工程存在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风险大的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将会造成极大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因此,对盾构下穿既有管线、建筑物等的技术研究分析和经验交流,保证现有基础设施正常运转,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然而国内常用的盾构下穿既有建筑物的施工常规处理方法主要采取调线避让的方法。对于特殊施工环境下,无法进行调线的项目,通过研究采用对侵限建(构)筑物进行加固、改迁等处理方式,可以有效的解决地下管线、建筑物等侵限的问题。
箱涵是一种洞身以钢筋混凝土箱形管节修建的涵洞,箱涵由一个或多个方形或矩形断面组成,一般由钢筋混凝土或圬工制成,对于管涵,钢筋混凝土箱涵是一个便宜的替代品,所以箱涵在现有道路施工中应用比较多,但是由于箱涵是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一些废旧的箱涵并没有经过什么特殊处理,一般都是直接停留在原地,如果出现箱涵侵限盾构隧道的情况,也无法对其进行改签,便会给盾构隧道带来很多麻烦,目前并没有一种针对盾构过箱涵侵限的情况进行处理的施工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盾构过侵限箱涵的施工方法,该方法通过采用对箱涵清理、回填、制作抗浮压板的施工技术,用于解决箱涵侵入隧道范围导致盾构无法掘进的问题,该方法可以确保盾构快速、平稳、连续通过箱涵。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一种盾构过侵限箱涵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箱涵的清理:在箱涵内的淤泥周围施作围堰,其围堰高度高于淤泥堆高,并在围堰施工完成之后,将箱涵内淤泥抽出,并清理箱涵底板深度;
(2)凿除侵入隧道范围内箱涵底板:先通过测量放点确定侵入盾构隧道区域内的箱涵底板范围,随后凿除侵入范围内的底板钢筋保护层,然后依次对箱涵底板面层钢筋、底部钢筋的进行切割凿除;
(3)施工回填层:在底板钢筋凿除完成后,对凿除区域周围的侧墙进行凿毛,然后在箱涵内回填素混凝土,其回填范围为盾构隧道穿过区域两侧2~3m的范围,且回填高度为盾构隧道区域上方30~50cm;
(4)施做抗压浮板:待回填层的混凝土终凝后,在回填层顶部两侧墙植入钢筋,然后在回填层顶面施做30~50cm厚钢筋混凝土板,形成抗压浮板;
(5)盾构掘进参数控制:待箱涵前处理完成后,盾构机按照常规的盾构的方式盾构掘进,在穿过箱涵侵限区时,对其盾构参数进行控制,盾构机参数控制主要包括土仓压力1.5~1.8bar、总推力600~900t、刀盘扭矩650~950MNm、刀盘转速1.5~1.8r/min、刀盘油压100-150bar、掘进速度10~20mm/min;
(6)施工缓冲砂浆层:在盾构通过后,在盾构隧道管片开孔向管片与箱涵及箱涵填充层之间注入惰性浆液形成缓冲砂浆层,其惰性浆液的粘度为30~38s,比重1.15~1.2g/cm3的惰性浆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一局集团城市轨道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一局集团城市轨道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750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