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藏医尿液特征数字化采集的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74659.4 | 申请日: | 2019-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688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刘勇国;张艺;孟宪丽;杜春慧;巩小强;朱嘉静;杨尚明;李巧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25 | 分类号: | G01N21/25;G01N21/84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苗艳荣 |
地址: | 610054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藏医 尿液 特征 数字化 采集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藏医尿液特征数字化采集的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中空的长方体外壳,外壳内腔两个平行的侧面顶部的棱处设置有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外壳的另一个侧边上设置有第三光源;与设置有第三光源的侧边平行的侧边上设置有第一摄像头;外壳内腔顶面设置有依次排列的第二摄像头、第三摄像头和第四摄像头;外壳内腔底部中央位置设置有尿液容器。该方法包括将装有尿液的容器放置于外壳底部正中;拍摄尿热阶段的蒸气、颜色和泡沫特征;拍摄尿温阶段的沉淀物和悬浮物特征;拍摄尿凉阶段的搅后回旋状态特征;将拍摄的图像/视频通过USB传送到PC。本发明能够提高识别效率,并且能够实现尿液特征识别的客观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藏医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藏医尿液特征数字化采集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藏医药是中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约两千三百多年历史,是藏族人民通过长期实践,不断积累完善而形成的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独特治疗方法和浓郁民族特色的医药学体系。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藏医药的保护和发展,2006年5月,国务院批准藏医药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2月正式启动藏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加强藏医药的保护与传承。
藏医认为疾病的发病机理源于隆、赤巴、培根三者失调,身体元气受损而致,治疗疾病主要是通过调整三大因素盛衰,使其达到协调平衡,即藏医学理论的“三因学说”。尿液是人体津液代谢的产物。尿液的生成与排除不仅与泌尿系统有关,而且其它五脏六腑也参与其中,所以尿液的性状不仅反映泌尿系统本身的病变,临床所见人体几乎所有的病理改变都可能引起尿液的变化,因此尿液的变化对于机体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藏医尿诊是通过观察患者尿液诊断疾病的医学技术,是藏医最具特色的诊断手段之一,属于望、触、问三大诊断方法中的望诊范畴,在《月王药诊》、《四部医典》等书中均有记载,距今有两千多年历史。所谓尿诊,就是闻其气味,观察尿液的颜色、蒸汽消失的快慢、蒸汽的多少、尿液表面浮膜、尿液中层“垢亚”(悬浮物)、尿液沉淀物、尿液泡沫等。藏医尿诊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观察项目包括九种,即“三时九诊”,依次为:尿热阶段,观察颜色、蒸汽、泡沫,闻其气味;尿温阶段,观察沉淀物和悬浮物;尿凉阶段,观察搅拌后的回旋状态。以上述尿液特征的观察结果为依据,藏医可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结果,对隆、赤巴、培根三种类型的病证进行有效区分。
目前藏医尿诊过程主要通过人为观察进行尿液特征识别,获取患者尿液后,对尿热、尿温和尿凉各阶段的特征进行观察,并作为尿诊的重要依据。
传统尿诊是通过人为观察尿液特征。由于尿液性状变化较为缓慢,不同阶段间隔时间较长,人为观察导致医师工作繁琐且效率低,而且诊断结果受医师主观知识和经验影响,缺乏客观评价标准。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藏医尿液特征数字化采集的装置及方法,为藏医尿诊客观化提供辅助支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藏医尿液特征数字化采集的装置,包括中空的长方体外壳,所述外壳内腔两个平行的侧面顶部的棱处设置有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外壳的另一个侧边上设置有第三光源;与设置有第三光源的侧边平行的侧边上设置有第一摄像头;所述外壳内腔顶面设置有依次排列的第二摄像头、第三摄像头和第四摄像头;所述外壳内腔底部中央位置设置有尿液容器。
可选地,所述外壳采用金属箱体;所述的尿液容器为方形透明玻璃杯。
可选地,所述的第三光源的亮度模式有强光、中光和弱光。
可选地,设置有第一光源、第二光源和第三光源的侧面的上半部贴黑色纸;下半部贴白色纸;设置有第一光源或第二光源的侧面上设置有门。
可选地,所述设置有第一摄像头的侧面上有滑槽,所述第一摄像头设置于滑槽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摄像头上设置有磁铁,所述滑槽采用铁质材料制成,所述第一摄像头通过磁铁固定在滑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746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